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推荐)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孝钦显皇后,满族,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她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慈禧太后是晚清一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女性统治者,史家文人对她的评价历来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实,我们应当看到,评价她还是需要一分为二的,肯定其正面的作用和指出其负面的影响。
纵观慈禧的一生,上苍压根就没把她当做女人看待,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一系列多如牛毛的战乱纷争变革贯穿始终。甭说吕后武则天和孝庄皇太后了,就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帝王后妃也没经历过如此纷飞的战乱和变革。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按这一点来说,武则天也好吕后也罢,或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都是无法与之比尔的。
说到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面对强敌,在许多关乎国家尊严与正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她一直是以政治短视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她对于整肃政敌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此外,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开始腐化等等。
今天,我们不从大局方面探讨她的所作所为,想仅就其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谈谈慈禧太后借机大肆敛财的一则故事。
慈禧太后是一个戏迷,为显示君臣同乐,经常邀请王公大臣陪她在宫中看戏,短则3个小时多则6个小时。由于鸦片等毒品伴随着鸦片战争我方的失败,逐渐进入中国,打开市场,许多王公贵族都喜好这一口。按说陪君看戏应属殊荣,但太多的规矩又让大臣们如坐针毡。特别是那些染了鸦片瘾的大臣,6个小时不吸烟,肯定要出洋相,犯下失仪之罪。无奈,大臣们想出了让太监送茶(茶中含有鸦片泡),付给太监赏钱的妙计,既可以充气提神,又不失礼仪,只是可怜了银子。
慈禧发现了这个秘密,但她并不声张,也不下令禁止,而是委派李莲英设法拢断这桩卖茶的生意。有一天京戏演员谭鑫培诏在颐和园演出,当时在京述职的山东巡府丁宝祯奉旨来看戏。在清朝末年,丁宝祯属于比较正直的官员,曾设计斩了慈禧的亲信太监安德海,慈禧太后虽然心中怨恨,却也奈何丁宝祯不得。丁宝祯有吸鸦片的嗜好,时间一长烟瘾就犯。这位大有名气的封疆大吏,只好强装笑脸向李莲英讨茶喝,李莲英知道他与老佛爷有过节,见复仇的机会到了,就笑着说:丁大人来这里,自然要对你是特殊招待,这碗里有五包,价格也自然贵一些。丁宝祯明知道自己要被挨宰,但也禁不住烟瘾发作,只能“心甘情愿”地接过烟泡茶一饮而尽。他连陪慈禧看了三天戏,每天六小时,每小时饮茶一碗,三天竟花去茶水费1.8万两银子。据说从光绪五年到光绪三十年,慈禧光卖茶一项就有上千万文银入账。
尽管此事不见正史,仅有野史记载。但笔者看来,还是颇有真实度可信度的。据一些史料透露,慈禧太后在清朝末年,并非是位廉洁自律的统治者,她常常在生活方面挥霍浪费,奢侈无度。仅以其正常花销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鉴于此,笔者比较采信她确有敛财的动机与行为。
试想,当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国家希望、民族未来何在?江山社稷、民生大事何望?在人人自危的严酷无情政治环境下,在个个为一己私利而趋之若鹜之际,还会有多少人用心治理国家、用心经营事务?所以,清朝的腐败与没落仅从此一个小侧面就能看出,确已无可救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属。
腐败问题就像一个政治魔鬼,是社会的毒瘤。腐败不除,“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是无法打破并有效遏制的,古代是如此,现代也莫不是如此,这应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和严重关注。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