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凤凰网论坛头条推荐)

(人民网强国博客社会博客推荐)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1/01/17/a1a2106844958e6f361d6ed6b28ef3a5.jpg
( 网 图 )
又到了多少人盼望的新春佳节,又到了多少人害怕的春运高峰。“一票难求”既是以往的“老大难”问题,又是今年马上面临的新问题。
令人几度欣喜又几度失望的事情,莫过于铁道部对解决“一票难求”问题的表态了。据媒体报道,春运何时告别买票难,舆论连年追问,铁道部官员的说法也数历变化。且看如下一系列的“说法”:
2007年2月1日,传媒普遍报道,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发布会上说:“到2010年,发达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将会形成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既有线提速线路相配套的快速客运网,那个时候铁路运力就有了极大的发展,一票难求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到了2008年1月25日,王勇平接受《南方周末》专访,说法则是:在三五年以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网将初步形成,将极大地改善铁路运输紧张状态,部分干线拥挤状况将成历史。
而在2009年10月7日,王勇平接受中央台专访则称,到2012年,我国铁路网营运总里程将达11万公里以上,发达完善铁路网初具规模,运输能力紧张状况也初步缓解,“一票难求”问题将较大改观。
在2011年1月16日举行的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说,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1.6万多公里。铁路运能将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据此,他认为,到“十二五”末期,春运一票难求将根本改观。
笔者看到这些“说法”,已经没有了多少信心,不是不相信我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更不是不看好我国交通事业的巨大变化,而是不敢再相信铁道部发言人的“一诺千金”。毕竟,我们给予了他们太多的信任,寄予了他们太高的期望,而得到的回报就是承诺的一再改变、时间的一再延后……
铁道部作为一个正部级机构,是主管铁路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代表着国家行使着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能。应当说,在铁路领域是绝对权威,但恰恰是这个权威级的部门,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地“修改”着自己的计划、“完善”着“规定”。根本不把民众的利益、群众的需求、百姓的“福祉”放在眼里。以类似“忽悠”的办法,把解决“一票难求”的日程表,真正变为了公众心目中的“海市蜃楼”。
身为国家机关,最重要的不是部门级别多高,不是单位权力多大,而是能否切实为民众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服务让百姓出行容易、旅途愉快;作为政府部门,最关键的不是话说的多么漂亮,不是“饼”画的多么好看,而是能否可以落在实处、实现目标。
我们不否认“一票难求”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托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仰仗铁路科技的创新领先,但并不是在现有条件下就一筹莫展的问题,并不是在当前形势下就无所作为的问题。其中,既有铁路发展规划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适用国情的因素在影响,也有对广大群众的感情深厚程度是否足够、对众多百姓的优质服务理念是否到位的因素在作祟。
比如,前不久制定的乘车新规,就有不少地方凸显了“铁老大”的作风与做派,根本没有顾及群众的感受与感情;再比如,发展高铁愿景是好的,也是应当的,但不能因为发展高铁了,就挤占了普通列车的线路与密度,甚至建设一些超豪华的高档软卧,挤占了普通坐席与其他运力。
“一票难求”问题,早就应当摆上亟待解决的议事日程,而不是一拖再拖;“一诺千金”问题,早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而不是“一诺再诺”。试想,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系统管理机构,言而无信,允而不诺,无疑是损形象的行为、失公信的举止。总是说“可以”“好的”,却迟迟做不到、办不好,这与“狼来了”的故事悲惨结局又有多少差别多大差距?!
在笔者看来,如今难求的不仅仅是“一票”,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理念的缺乏,而是事业心责任感的缺失,而是真心服务优质服务的缺少。有了后者,“一票难求’的问题肯定不是问题,或者说早就不成问题。因为,铁路发展的好坏,以及是否受群众欢迎,并不是多几趟列车、多几张笑脸、多几路高铁的问题,并不是增几里铁道、增几个车站、增几多运力的问题,而是如何尽力挖潜、怎样提高服务的问题。
当晚点成为“老样子”迟迟无法改观,购票成为“老大难”久久不能缓解就见怪不怪了。一个系统一个部门长期处理不好某些问题、解决不了某些矛盾,谁又能去奢望其能够“一诺千金”呢?
我们多么期盼何时能够春运不再是“春劫”,购票不再是“买罪”就好了!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首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