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凤凰网论坛首页推荐)

(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推荐)
在眼下,一些青年女性渐渐“不知情为何物”的时刻,我们认真探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汉代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更多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笔者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在国外某媒体评出的全球十大经典爱情传奇中,中国有三对情人榜上有名: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杨玉环位列三,徐志摩陆晓曼位列第十。足见卓文君的所作所为,深得世人赞赏与敬佩。
http://www.51766.com/img/1001/1186134119144.jpg
卓文君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当初只为一曲琴音便私奔司马相如,不计较他家徒四壁,当垆卖酒;后相如欲纳妾,又作决绝语讽之,不惜以决裂来成全爱情的完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典型:一个自主、为自己负责的女人,最终得到了她所要的爱与人生。“雪夜私奔”、“当垆卖酒”、“白头兴怨”被传为千古佳话,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卓文君生活于汉武帝时代,其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17岁,书上形容她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是人人所冀求的女子,却因父亲为了巴结权贵,安排了一个政治婚姻,将她许配给某一皇孙,而此皇孙是一个病人,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当时卓文君只能在家守寡。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但早年家贫,父母双亡,并不得志。他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只有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可谓是十分失意、十分潦倒。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求偶之意声声入耳,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出于无奈,卓文君不顾嫌隙雪夜私奔司马相如所住客舍,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
“雪夜私奔”,不是卓文君率性、任性,而是她有自信,相信自己的眼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此,卓王孙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而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雪夜私奔,败坏门风;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个“一贫如洗”的穷光蛋,使他丢尽脸面。
由于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荆钗布裙,风风火火开始新生活。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娘家临邛,租了一间屋,开起一家小酒店,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酒保佣人一起洗盘子,忙里忙外地跑堂。卓文君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未因自身贫贱失意而自卑羞愧,实在难得。
此事无疑成为临邛衔头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卓王孙闻讯后,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不久,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四溢,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拜读后,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当时巴蜀两地形势不稳,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危险的局面。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抚。司马相如声势赫耀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路过临邛时,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觉得女儿真是“慧眼识英才”。
后来,西南诸夷经过司马相如的宣抚与晓喻,尽皆奉表称臣,按理司马相如功在汉室,应该受到封赏,然而由于他自己困于书生之见,上书谏止汉武帝狩猎,更借谀讽劝,阻挠了汉武帝的兴致,后来只得了一个名位清高而闲散的官职。
中国传统道德向来有一种“目标正确论”,常常为了名分而放弃现实生活。但卓文君从来未逼丈夫追求功名,也没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渴求,反而非常享受和司马相如厮守在一起的不同旁人的生活形态。
两人成婚多年,卓文君一直没有生下子嗣,司马相如年纪渐长,对这件事情愈来愈介意,最后决定纳妾传递香火。可是,对卓文君来说,当年她为了这份爱,几乎与家人决裂,在她的生命里,这份爱深刻并且纯洁,她是不可能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丈夫的。面对司马相如想要纳妾的念头,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回心转意。于是,两人安居林泉,又度过了10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况味。回首前尘,恍然一梦,第二年深秋,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赴九泉之下。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卓文君是一个懂得为自己负责的人,无论是在爱情的高峰或者低谷、在得到或者失去爱情的时刻,她都很清醒,并且能够“将爱情进行到底”;她拥有高度化解生命困境的智慧,遇到困难与挫折,既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采取纠缠不放的“穷追猛打”激化矛盾的做法,也不会采用“你不仁我就不义”的“针尖对麦芒”干出有损感情的事,而是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很有策略地解决了感情难题。
卓文君敢于大胆追求的爱、勇于身心投入的情、善于化解矛盾的智,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她为“相信自己”做了最好的批注,一定程度上说堪作现代女性的榜样。
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社会上追求名利、地位、物质条件的影响,爱情已经“退居二线”。她们中有些人或奉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实用主义理念;或“拿青春赌明天”,祈求走过上“幸福生活”的捷径;或列出一大堆“非此不嫁”的条件,错失了许多好机遇、好姻缘,至今只能“待字闺中”……如此这般的一些现象,与卓文君的“相信自己”“相信感情”、不图虚荣不讲条件相比,焉能不汗颜、不惭愧?
婚姻不能是“无米之炊”,却也不能过分苛求。毕竟,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浅显的道理:幸福用钱买不来。也许,较好的生活条件人人都需要、都渴望,但应当是在具备了爱情的前提下的尽量完美,而不是“让爱靠边”后的一味追求。现实中已经有太多的例子证明,幸福感的多少未必就是与衣食无忧、豪宅靓车有关。 没有爱,得到的会失去;有了爱,白手起家也能幸福一生。
“相信自己”、忠贞感情的卓文君,敢爱会爱懂爱的精神境界和行为举止,确实值得我们欣赏和钦佩。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