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凤凰网论坛首页推荐)

(新浪网新浪杂谈精品文章推荐)

(人民网强国博客廉政博客推荐)
提起封建时代的后妃,一般人都对她们没有好印象。实事求是说,我国历史上后妃凭借自己的特殊身分,营私结党,扰乱朝纲,甚至祸国殃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也有一些后妃,贤慧有德,深明大义,为清明政治、稳定社会起了积极作用。在她们当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是最突出的。
今天,我们仅从官员“贤内助”的视角,分析长孙皇后的贤良做法与作风。希望能够给我们领导身边的女人一些有益启发启示。
其一,相夫教子,甘为模范妻子。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出身高贵,家教甚严,本容易养成娇生惯养的脾性,长孙氏不仅没有这些不良习性,反而温厚恭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着实不易。不像如今有些人,一味使小性子、耍脾气,或喋喋不休、斤斤计较。为人妻女,做不到事业助手不要紧,起码别分散丈夫精力,别动辄吹歪了“枕头风”,就已是善良贤德之人。
其二,大是大非,勇于挺身而出。
长孙皇后是鲜卑族人,自幼精通文史。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李建成一伙常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李世民,企图借刀杀人。高祖听信了他们、疑忌甚至僧恶李世民。长孙氏“孝事高祖,谨承诸妃”。在险恶的形势下勉力排解高祖对李世民的嫌猜。到了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的紧急关头,长孙氏又挺身而出,亲自激励士气,促成了事变成功,李世民由此登上帝位。
有些为官妻子,在丈夫事业上遇到坎坷遭到困难之际,不是用心体谅,而是热潮冷讽,责备打击,或挑拨离间,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削弱为夫的斗志,激化彼此的矛盾,起到了不良作用。
其三,管理后宫,尽量以德服人。
封建社会后妃之间争宠竞幸,互相残害的劣迹屡见不鲜,而长孙皇后却能体恤、爱护妃嫔。她对妃嫔生的子女“慈爱逾于己生”,妃嫔害了病,她甚至把自己正在服用的药送去,因而“宫中无不爱戴”。长孙氏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仍比较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三十六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guo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可见,长孙皇后为人处事,颇为宽厚大度,极其善良诚实。在后宫内,能够甘于低调,善于协调,以言行举止起带头作用、表率示范,使唐太宗无后顾之忧。我们的官员家人,也应该学习长孙皇后的做法,把家庭环境建设好,能让男人在外安心工作,打拼事业。
其四,顾而不问,当好政治高参。
长孙皇后这个皇帝的顾问,经常是皇帝问而不答。皇帝初次问,她一般不回答。皇帝一再问,她就说这是皇帝的事情,我不能妇人干政。只有在李世民百般解释你没有干政嫌疑,皇后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并非皇后真没有意见,也不是在扭捏作态。她是想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是让李世民确认是否真的需要征求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意见再筛选的过程。皇后只回答李世民确实需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皇后只回答重要的问题,只回答唐太宗确实拿不定主意的问题。若什么小事都问都答,皇后就只是个秘书,而不是参谋;只有大事问了才答,她才是名副其实的顾问。
有些官员夫人,在家很喜欢打听政界事务,很喜欢参与意见,这是不好的习惯、不妥的行为。毕竟,环境不同,要求不一,肯定有些事有些话,不能无原则地说,不能无约束的讲,纪律与规定不能不要,况且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难以什么都方便说都能够讲。唯有在真正需要征求意见时才发表看法,才是理智睿智的做法。
其五,理性谏言,合理把握原则。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功臣元勋,太宗打算委之以显官要职。长孙皇后坚决不允。并让长孙无忌“苦求逊职”,直到大宗改授权限不大的官职为止。在一人荣耀、满门生辉的封建社会里,长孙氏贵为皇后,却“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实在难能可贵。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政举,也得益于长孙皇后的良言劝导。直言敢谏的魏征经常触犯“龙颜”,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后宫恨声地说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悄然退下,一会儿又穿着参加隆重礼仪的朝服走上,太宗十分惊讶。她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说明陛下圣明啊,我怎么能不庆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从此对魏征等忠臣更加倚重。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官员的事业心、责任心、爱民心,也或多或少与身边人素质、能力、水平有关,与家人自我把握、原则遵守、规劝谏言有关。 无数事实,也一再证明了有贤妻如获宝的道理。
长孙皇后深知,爱护皇帝的形象,就是爱护国家的形象,是爱护国家的一种重要表现。但这个爱护不是包庇护短,不是隐藏错误,更不是为过错辩护。真正爱护国家的荣誉,爱护皇帝的荣誉,就是减少皇帝犯错与失误。帝王无私,不是说帝王没有私心,而是说帝王代表国家,事无大小内外,都关涉国家,都是公共事宜。
这不仅需要皇帝处处从国家利益、民众福祉出发,也需要大臣们从多个方面共同督促皇帝。长孙皇后对于唐太宗而言,是特殊的臣下,她能发挥其他大臣发挥不了的独特作用。唐太宗和唐太宗的时代,正气占据上风,长孙皇后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所以,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长孙皇后能够做到的,我们今人也应当能够做到做好。她的许多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在职场官场,为人妻的表现与素质,往往能够起到他人无法替代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因此,时代呼唤“贤内助”,时代需要“贤内助”。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