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推荐)

(凤凰网论坛首页推荐)
据新华社快讯: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决定自本月26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与220元,大约每升上调0.2元。
近日,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实施约两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2次调整,基本理顺了成品油价格,对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市场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上述价格机制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过长,容易引起投机行为。
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无法考究准确程度。但公众普遍认为,汽油柴油的涨跌“待遇”截然不同,每到涨价总是雷厉风行,下调却往往姗姗来迟。这不能说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吧?
究竟在油价调整的背后隐藏着政府“推手”还是市场“推手”?群众更乐见的是真正的市场调节,而不是政府的人为调控。尽管,一定意义上说,发改委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行使的是国家赋予的职能权力,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作些价格的调整。但调整的时机、幅度的把握,是否达到了公平合理的目标,是否实现了兼顾民众的目的,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说清楚道明白了。
曾有消息称,我国的汽油柴油即使不涨价,也高于美国零售价。消息本身透露出了什么含义?也许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国情、地域、环境差异,会部分干扰到油价的构成因素,但若是其中包括了人为的决策和理念差异,就未必是好事。
我们知道,我国成品油调价制度参照“22个工作日涨跌4%”的准则。最近一个时期,事实上,我国成品油调价所参照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在上周已经突破了4%,目前已经接近5%,且仍有上行的趋势,因此国内成品油调价已经不可回避,已是在所难免。但百姓担忧的是,调价背后会不会“另有猫腻”?会不会“连锁反应”?
成品油价格上调,最直接受益的是两大石油上市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际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两大石油公司业绩改善将有明显作用。发改委此时此刻做出上调油价的举措,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这是无法除去的存在于一些人心底的质疑。
既然,油价已经与国际油价挂钩,涨是正常的,跌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涨得合法、跌得合理。在我们看来,今后要做到民众对政府行为满意,就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油价调整机制,尽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适当使用舆论宣传工具,尽量解释政策制定的根据理由;三是准确把握国际油价走向,尽可能早筹划早打算早安排。切莫只管公布政策,不管群众呼声;只求国家挣钱,不问百姓民生;只要执行力度,不要实施效果。
群众不是害怕涨价,而是需要公平合理;百姓不是不讲道理,而是渴望稳定民生。油价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出行支出的加大、生产费用的增长、相关产品的涨价,都可能与油价息息相关,从而或多或少减低了民众的生活水准生活水平。在贫富差距暗藏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下,大家关心关注油价问题,就是再正常不过了。
政府的一举一动,毕竟都牵涉到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而群众的利益,归根结底需要国家政策、政府行为的保护和保障。一般来说,心有群众,百姓才能心向国家、拥戴政府。
因此,我们期望今后油价调整的背后,更多的是市场规律的合理“推手”在调控,而不是政府行为的人为“推手”在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