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维稳靠捂盖子只能“伪稳”

(2010-09-10 12:06:07)
标签:

维稳

工作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河南商城县多名村民被蜱虫咬后死亡,国家疾控人员前往研究对策,该病称为无形体病,早发现可防可治。但当地领导在听取了卫生系统的汇报后却认为,在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尚未弄明白的情况下,大规模宣传容易造成群众恐慌,产生不稳定因素。而群众认为政府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只虫的真实情况,至少人们知道该如何防治。只有公布疫情,恐慌才不会蔓延。(据9月8日新京报)

近段时间,无论媒体还是网络,针对虫咬致人死亡的事件引发了极其热烈的讨论,相关文章可谓铺天盖地。只要稍加深入分析,不难看出,焦点集中在如何认识维稳、怎样实现维稳和维稳与维权的关系等问题上。

在我们看来,维护社会稳定,无疑是一件在目前处于国家发展腾飞期、社会矛盾多发期面临的重大政治工作,没有稳定经济发展就没有保证,没有稳定社会生活就失去基础。但维稳不是杂物筐,啥都往里装;维稳不是遮羞布,啥都往上铺。即使是依赖捂盖子而得到的稳定,无法长久不说,适得其反才是可怕的结局。

经过对一系列相关相近都是典型事例分析表明,捂盖子的做法,不仅不能实现维稳,反而是“越维越不稳”。理由如下:

捂盖子是对维稳内涵的错误理解。维护稳定,是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稳定,需要一些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但不能越界越轨。维稳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和谐安宁的稳定大局,让群众生活得更好,让百姓更有安全感。而今,小蜱虫已经咬死多人,尽管没有公布,却也致使当地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捂盖子式“维稳”,显然已不是真正意义上是维稳。如果牺牲了群众的生命都在所不惜,这样的“维稳”还有什么意义?

捂盖子是对维稳外延的肆意扩张。维护稳定,究其外延看,只能是对建设风清气正和谐安宁的稳定大局有害的言行举止加以纠正、对利于社会安定民生改善的社会秩序加以维持的一种工作。不是包罗万象、也不能随心所欲。现在有些地方维稳已经被演化成一个超级大箩筐,不管什么工作出了问题,被社会追问起来,都是为了“维稳”,似乎这种压倒一切,涵盖一切的借口,能够躲避问责,逃避追究。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当地政府官员不作为的体现,更是公信力丧失的证明。

捂盖子是对维稳目的的严重偏离。改善民生,是维护稳定的坚实社会基础。有发展才有民生改善,发展是稳定之基、和谐之本。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发展的目的,也是稳定的可靠保证。因此,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才是符合维稳的基本原则。维稳现象,一旦出现了伤害群众感情、危害百姓利益,显然就不是真正的维稳了,而是“伪稳”。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总是靠“捂盖子”似的维稳,别说社会稳定不了,就是这么一个“小蜱虫”也“稳定”不住。

捂盖子是对维稳思维的逆向作为。本来,维稳是希望对一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现象加以分析,对一些不利于和谐秩序建立的因素加以限制。而捂盖子,看起来似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把严重问题淡漠化了,其实却是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罪魁祸首。捂盖子,捂得住人言捂不住人心;捂得住民情捂不住民意。小事情捂出大问题,小事件捂大事端,已经屡见不鲜。毕竟,瞒报式维稳根本无从稳起,因为原有的危机仍在,原有的危险仍在,原有的矛盾仍在……

捂盖子是维稳难有实效的必然结局。我们应当跳出稳定来研究稳定。一些问题表面看是社会秩序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调整和分配问题,与经济和社会管理相关,与机制和体制相连,单纯为稳定而抓稳定,治标不治本,也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稳定。同时,要跳出部门工作来研究稳定,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是仅靠一个部门几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需要各级各部门打破条块分割及部门界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抓住关键,对症下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才能较好地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倘若是,捂盖子成风、遮羞布成片,就无法真正对症下药,无法形成有效合力,把问题处理在初始状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时期。

由此可见,靠捂盖子得到的“维稳”不是真维稳,而是“伪稳”,有百害而无一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