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争先创优”背后有几多“猫腻”?

(2010-07-23 11:55:40)
标签:

评比

背后

猫腻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原创】“争先创优”背后有几多“猫腻”?

    “争先创优”,已经是全国各地比学赶超、争创一流业绩的习惯做法。我们应当承认,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是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这种精神、这种动力,许多事情是做不好的。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争先创优”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大家都了解却又都三缄其口的“潜规则”。那就是,形式主义盛行、面子工程唯上、人情关系加分、特权单位关照、习惯思维先入为主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即使是评比条件、考评标准,也大多富有弹性,刚性条文所占比重较小。如此做法,显失公平时有发生,难以避免。

    就笔者观察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一是评比考察缺乏细心细致。

    不少评比小组、考察团,每到一地,总是先听汇报,再去实地检查。往往是检查者在被检查者的天花乱坠介绍下,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加上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走走看看,大多数情况都是按照已经安排好了的线路、项目“检查”,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自然看到的都是光鲜的一面、耀眼的一面。仅拿评比卫生城市来说,就有不少地方平时脏乱差,得知检查组要来,或提前突击打扫卫生、清理市场、监管秩序,或下发检查“须知”,让相关行业部门的“窗口”人员死记硬背,笑容服务,或弄虚作假,把一些实在见不得人的地方,筑起“遮羞墙”、竖起“广告牌”,遮人耳目,以图蒙混过关。结果是,检查者走后,一切照旧,脏乱差死灰复燃。这样的评比有何益处?

    二是评比检查缺少公平公正。

    一些单位、有些个人,评比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或只是“轮流坐庄”搞平衡,安抚人心做工作;或以前先进今也先进,习惯思维意识浓厚;或唯亲推荐,只要是线上、圈内的,次次不落空,回回皆有份;或实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亲近的…… 长期以往,挫伤了其他单位与同志的积极性,“争先创优”只剩下了“空壳”。

    三是评比监督缺失合理合法。

    评比,究其本意是为了促进工作开展、促进素质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但在不少实践中,弹性的评比标准给了检查者太多的话语空间,给了被检查者太多的变通环节,结果往往形成了做得好不如汇报好、成绩优不如招待优、口碑佳不如关系佳的“见怪不怪”现象。殊不知,这种形式主义的评比行为,甚至比不评比的影响更坏,危害更大。

    其实,评比不规范、不公正、不严谨、不科学的现象及弊端,有许许多多。实在难以一一列举,只能挂一漏万,点到为止。

    “争先创优”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真正实现“项项争先、事事进步”,必须正视自身缺点和不足,敢于“自揭短板”。只有这样,才会有做好工作的压力和动力,进而激发工作上的热情和干劲。任何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都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期望的是,国家的政策可以执行到位,不留死角;我们期待的是,政府的政令能够普惠百姓,不打折扣。只要“争先创优”名符其实了,只要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了,事业才能稳步推进,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争先创优”活动中存在的种种“猫腻”都应该“寿终正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