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国博客廉政频道首页:7月13日)
近日,我居住的附近地段发生一件“趣事”:在菜场门旁,有位时髦女郎推起别人的电动车(锁车忘记拔出钥匙)就走,结果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车引起一片报警声,匆忙中被人逮个正着。警察介入后,一查竟是位“美女大盗”,牵出许多案件,演绎了一幕女子“推错车”、市民“抓对贼”的喜剧。
这件小事,虽只是茶余饭后的花絮谈资,却让我联想到其他事情上来。
回顾以前各种媒体报道过的反腐案例,竟也发现不少贪官落马的起因,有些“歪打正着”的奇妙功效。比如,江西原副省长胡长清事发是因为他在云南世博会期间,悄悄溜去广东替“姘妇”办工作安置事宜,未报告行程引发高层关注而败露;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三位副厅长相继落马,是因为有位副厅长在他人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才造成一场官场“地震”;广西某烟草局韩X的“日记门”,是被人披露“艳情日记”而身败名裂;还有被“过路贼”偷出来的“贪大鳄”、被“二奶”闹出来的腐败官……。最近,我在一家媒体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有几位市纪检的同志,到一个下属单位调查案件,想找人了解情况核实案情时,谁知竟有几位并不涉案的被找领导一见纪检的干部,就双腿发软,一五一十交代了自己的问题,后来的故事可想而知……真庆幸“歪打正着”也能够查处几起腐败大案。
这之类的事,欣闻政府相关部门抓住蛛丝马迹,一路查来,让不少隐藏很深、潜伏很好的“蛀虫”“硕鼠”纷纷落网,不能说不是反腐的一大成就。
但欣喜之余,笔者颇有些担忧,毕竟因为“歪打正着”而暴露的腐败分子极其有限,特别是不少已经“成精”的大贪,或具有相当的反侦察反调查能力,或身居高位一般人奈何不了,或根深叶茂抱成团难以打开突破口等等。对他们的查处,祈求“因事败露”,无疑有点守株待兔的意味了。
因此,职能反腐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把任前审计、事后监督,变为随时随地考察管理监督;让社会监督进一步深化----媒体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舆情不要只闻民声不重视、群众评议不要只走形式不见效等,就显得很重要、很必要了。
反腐的制度化、经常化、全民化、深入化,是比“歪打正着”、“露头才打”有效百倍的好方法,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于国于民都有利。
有道是,“走多了夜路总会遇见鬼”。那些已经身陷腐败泥潭的贪官污吏们,即使赛过狡猾的狐狸,也难免有露出骚味的时候。只要反腐高举斩妖剑,拉满防狼弓,狐狸岂能逃出处处都布好的法网恢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