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连跳” 应遏止的“无颜”结局

(2010-05-22 10:21:37)
标签:

富士康

十连跳

需要

遏止的

无颜结局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我国早已是世界跳水运动的大国,在历次全球性的比赛中屡屡获得大奖。这样的跳,跳出了国威,跳沸了民心,着实让我们争气争光争彩。

    然而,如今富士康的“十连跳”却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杯具。跳得心惊,跳得心寒,跳得心碎。作为国人,每个有点良心、有些良知的人,都不禁想问,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何杯具一再惊人的重复上演?

    我曾欣喜地看到,在《人民日报》上报道了:

    19日,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铭来到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就富士康近期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进行调查,并与该集团高层商讨防范措施。

    富士康近期发生的“九连跳”,已引起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题调查组日前已进入富士康。

    自2009年7月富士康发生“孙丹勇事件”,深圳市总工会多次派出调查组赴富士康,向员工直接进行调查,先后多次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报告了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同时督促富士康工会做好善后工作。

    据悉,深圳市总工会正在该市20余个外来工集中的社区进行抽样调查,掌握“新生代”外来工的生存现状和需求。

    可是,话音未落,富士康又发生了今年来的“第十跳”,21日4点前后,一名20岁左右男员工从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龙华科技园F4栋坠楼,经抢救无效死亡。

    虽说,自杀行为因为其个人性和非强迫性而不能找到直接负责人。然而,自杀这一社会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众多的隐形负责人。个人的原因千差万别,人们却普遍认为,自杀行为频发是社会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次看似偶然和随意的自杀是长时间的综合的结果,极有可能与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成长经历等各种因素有关,极有可能与工作环境、事业压力、身份歧视等相关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找出原因,予以化解压力,缓解矛盾,调节心境,改善环境,做些有意义的工作。

    笔者认为,“十连跳”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许多环节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企业富士康的责任分析看,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公众企业,在同一个地方,在半年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十起跳楼惨剧,这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富士康不管以何种理由都无法推卸自己的责任。就社会责任而言,“十连跳”已经不是富士康的“家事”,而是一个有责任向公众宣布真相的公共事件。在此事上,我们看到富士康对接二连三发生同类惨剧并无起码的愧疚和歉意,看到其在敷衍塞责的同时,儿戏般地请了一些和尚来做法事,形式主义般地建立了一些““员工关爱中心””,而对于富士康管理中的问题却一再回避。特别是据新华网、环球网报道,该企业还隐瞒了2起员工死亡事故:2010年1月8日,19岁的荣波从廊坊富士康A06员工宿舍坠楼身亡;2010年2月22日,16岁的王凌艳被发现死在员工宿舍的床上。由此可见,富士康并不是个负责任的企业,即使没有“血汗工厂”的嫌疑,也摆脱不了管理方法极其不仁、员工环境极其不佳的追究。

    从政府监督层面的责任分析看,我们不能否认深圳对富士康企业的管理曾经做了大量工作,也曾取得有效成果。仅就眼下连续出现的跳楼与伤亡事件看,依旧存在监督与管理的缺失问题。政府不应对企业自主经营活动加以太多的干涉与干扰,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企业的用工制度监管、员工合法权益保护监督、工会活动及发挥作用情况的检查,以及一再出现伤亡事件的责任追究,都有着不可推辞的义务与责任。难道面对世界五百强企业,我们就应该“网开一面”吗?难道面对给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单位,我们就需要存有“恻隐”之心予以保护吗?

    从政府行为角度的责任分析看,为什么在“九连跳”发生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后,当地政府才决定对员工跳楼事件进行调查。而媒体披露,深圳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员工自杀。如果说富士康对员工生命的冷漠是一种残忍,那么,政府方面长期的“默默无闻”是一种什么行为体现?可悲的是,就在政府组建工作组进驻企业的时期,也就是发生“十连跳”的时期。我们常说,要爱民如子,要当好公仆,是不是就应当在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怀,政府的关爱?

    由此,我们可以勾勒出“十连跳”的原因——企业责任的缺失、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心理教育辅导层面的真空、政府监管的缺位等。既然病因综合而复杂,如果只进行单一的“修补手术”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从社会心理失度、价值失陷和秩序失控的宏观背景来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杯具再次发生。

    笔者认为,灰暗的“十连跳”不仅仅是个人心理问题出了问题,而首先是企业心理出了问题。将悲剧指向个人,不仅会让事情导向无解,而且隐藏了今后将此类事件与公司隔离的心机。这种心机,与请风水大师作法、开设发泄室一样,表现出富士康反思能力的缺失和纠错意识的不彻底。其次,是企业管理机制出了问题,比如,为了管理方便,富士康对员工采取封闭管理,为了资方利益最大化,富士康常年忽视工会建设。其累积的负面效应是,从企业角度讲,富士康改善企业文化、疏通劳资管道变得困难,甚至公关能力也变得低下;从员工角度讲,员工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也无法得到控制和消解。再比如,随着外部环境的恶化,企业利润率逐年递减。在缺乏拓展核心价值的情况下,为提高边际效益,只能采取通过延长员工的“自愿加班”时间、牺牲员工的提升预期等形式实现。杯具岂能不发生?“爱心信心决心”,富士康曾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达其承载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然而“十连跳”事件,严厉拷问富士康做到了自己标榜的“回馈社会,关爱员工”吗?我觉得,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企业勇于担当,做富有责任感的表率,切实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一味推卸责任,强调“自杀”的个人因素。

    同时,笔者还认为,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富士康的“十连跳”绝非私人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公共问题,不能再让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凋零。有关部门应紧急启动对富士康“十连跳”事件的调查程序。如果我们仍不能让员工“体面劳动”,那将令“中国制造”成就蒙羞,给中国发展模式抹黑。如果我们延续之前的思维,仍然牺牲员工的基本收入和人格尊严追求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追求GDP的增长,即使我们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也很难得到尊重和认同。因此,政府加强监督力度,加强监管强度,加强检查广度,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有专家指出,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担负起“平衡”和“规制”劳资关系的责任,在制度层面切实培育制衡“巨无霸企业”的工会和第三方政治力量。我看是个不错的建议。

    “十连跳”已经敲响了警钟,应当认真遏止,再也不能够发生此类的“无颜”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