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启示

(2010-03-29 07:42:47)
标签:

地球

需要

一小时

活动

随想

杂谈

分类: 原创

     前天,在新华网江西频道吴琼的一篇《地球需要怎样的“一小时”》文章,写得很深刻,我很有同感。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旨在改变人们对二氧化碳排放态度的活动,号召人们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8:30到9:30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小时。今晚,包括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座城市在内的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都将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中。

    对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目的——号召全民环保,笔者非常赞同,然而此种形式究竟能有多少效果,笔者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且不说如今铺天盖地的各种形式主义无不是走了个过场就被人们抛诸脑后,单说这“一小时”对于我们这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地球,怕是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只是“滴水”的细微吟叫罢了。地球需要的“一小时”太多了。

    地球需要节水的一小时。本周一(3月22日)的世界水日飘去无痕,这很可能是“地球一小时”相同的命运,然而西南的大旱却实实在在、令人揪心,花木尚枯,人何以堪。当西南的孩子手捧混着泥浆的半碗水都舍不得喝时,我们还忍心隔三差五去给爱车来个“大洗”吗?如果我们不再以光可鉴人的宝马香车为傲,而是以寓于点滴中低调的环保为荣,哪怕就用一个小时,拧紧水龙头,重复利用淘米水洗衣水,不向河流中倾倒污染物……千疮百孔的地球是否会一展笑颜呢?

    地球需要低碳的一小时。越来越反常的天气现象,越来越浑浊的城市空气,这是高楼林立、只取不予的城市自己造成的。当道路上的汽车多到只能“挪动”时,我们又怎能让天空安安静静地忍受那令人窒息的尾气烟尘?当商场、单位甚至家庭的空调从春开到冬,我们又怎能抱怨热岛效应、全球变暖速度越来越快?当办公室的打印机不停歇地向外突出一张张或有用或无用的纸张时,我们又怎能抱怨沙尘暴的肆虐——沙尘的狂欢是在庆祝其“对头”森林的消失啊!

    地球需要安静的一小时。没有商家促销时的高音喇叭,没有汽车经过时大声的鸣笛,没有夫妻不和时响彻楼宇的争吵声,没有建筑工地没日没夜的轰鸣声。让地球不头痛欲裂一会儿,也给自己一个安静的世界,想想嘈杂喧哗之外,纷纷扰扰之外,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渴求的是什么,说不定,你要的就是一个简单宁谧的栖身之地。

    地球需要绿色的一小时。怎能让天蓝水清鸟鸣花香都在地球的记忆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都在儿童的书本中,“草长莺飞,杂花生树”都在遥远的念想中。植树不是作秀,操场上不要假草,公园鲜花不要采摘,树林植被不能说砍就砍。眼里不能只看到钞票和当前,还应该看看绿色,看看未来。

    地球需要节约的一小时。地球需要和平的一小时。地球需要友爱的一小时。

    地球需要的,其实是我们更需要的。

   地球一小时”活动提倡者组织者参与者,无疑初衷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值得大家支持和参与。只是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活动能起到踏踏实实的效能、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吗?毕竟眼下相关节日数不胜数,相关活动连绵不断,大多是一阵风吹过就完,大多是光打雷未见滴雨,有宣传效果,无实际效率。所以我觉得,做任何事还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会有成效。

    我们身处的地球,可以说已经千疮百孔,可以说已经危机四伏,战火纷飞不断,强权海盗横行,疾病灾难肆虐,贫富差别悬殊,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恶化加剧......仅仅“一小时”的拯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桑海一粟;仅仅“一小时”的整治,在地球运行诸多问题里怕是积重难返。因此,地球需要的东西太多,我们需要做的也太多。

    一个家庭,可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一个部门,可以从缩减办公开支、缩减招待经费开始;一个行业,可以从节能减排、低耗高效开始;一个国家,可以从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开始等等。有益于地球环境保护的事情,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只要大家都尽心尽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全人类齐抓共管,把“一小时”的精神贯穿于点点滴滴,把“一小时”的行为渗透到方方面面,到那时“一小时”就是一辈子、就是一世纪、就是永远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的家园,需要保护与呵护;我们的环境,更加需要爱惜与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