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谁毁灭了蔡迪晟

(2014-01-06 09:15:44)
标签:

转载

陈嘉瑞先生是颇有建树的散文作家,他的文字有质感,是我尊敬的兄长。感谢陈兄!
原文地址:谁毁灭了蔡迪晟作者:陈嘉瑞

谁毁灭了蔡迪晟

          ——读吴泽民的《城与乡》

陈嘉瑞

    读完吴泽民的《城与乡》,很压抑,不想说话,把书放在了一边,想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过了些时日,再次打开《城与乡》,在他早年那些泥土与露珠般的文字里流连,又在逝去而又新鲜如昨的市井里穿梭,灵魂的舒适和心底的针刺交替着来过。合上封面,仰头揉搓疼痛的双眼,书中的那一个“我”,终于化成一缕酸痛,从我眼角被轻轻挤出。

    谁毁灭了蔡迪晟?是他最亲的亲人燕子姐?是几十年一路关怀并提拔他的最爱的姐夫刘子栋?还是几十年一直和他狗皮袜子没反正的挚友安武生?小说似乎是告诉了读者答案,但这样的答案,距离真相的本质,还欠一次炼狱般的融烁!

    不理解吴泽民——蔡迪晟死了,没有死在别的恨他不死的人的手上,竟然死在这个世界上他最信任最爱戴和最亲密无间的燕儿姐手上!那一包致人死亡的药,就是他的燕儿姐送出的。还有没有希望,还有没有光?真情毁灭了,美好毁灭了,理想毁灭了,这个世界所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在蔡迪晟一次幻化的飞腾中,彻底毁灭了。私下自问:不能给读者一丝光亮,不能给人们一些向往?尽管这些向往的目标,在现实中可能几近于无。然而,读过第二遍的时候,我理解吴泽民了。我要谢谢他!我没有想到,自觉辩证理性如我者,也不察觉处在了国人传统的“粉饰”“团圆”的泥沼中。

    提到“毁灭”,令人会想到“悲剧”这个词。鲁迅当年曾给美学范畴的“悲剧”下过这样的定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蔡迪晟的身上,有许多人生有价值的、珍贵而又美好的东西。生在县城郊区菜地里的他,被爷爷取名为“蔡迪晟”。在那个娃多嘴稠、人不果腹的年月,他生生被送到偏远的红星村,由大伯家代养。这里,有他童年生活亲密无间的三个姐姐,其中就有他最为喜欢和亲近的三姐燕儿姐。那是一段无忧无虑而又天真烂漫的岁月。虽然苦焦,却有着无尽的欢乐和甜蜜。他在这样纯真岁月和原生态的环境中长大,骨骼里充满着正直,心底里充满着善良,情感中充满着纯真。为了燕儿姐的婚事,他在漆黑的深夜,扮鬼影恐吓县长的女儿不要纠缠刘子栋,被学校开除;在部队,他为替老首长抱不平,军校学籍被取消,解甲被复原;在煤矿,对于一帮人瞒报产量、私卖煤炭、私吞货款,尤其是隐瞒矿难的行径,他义愤填膺;对当年“英俊三小生”之一、后来疯疯癫癫、最终因“计生闹剧”离奇死亡的当年同学柳索生,他千方百计援救以后,流下了悲愤的泪水;他为了给可怜的陈狗剩孩子办入学,目睹了陈狗剩租住的简陋的窝棚和菊花感恩的下跪,又耳闻权贵们嬉闹的猜拳和豪放的歌唱声后,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在漆黑的夜里大声嚎啕;为了陈狗胜的医药赔偿,他四处奔波,想法设法请律师帮忙打赢官司;为了城关镇的拆迁补偿,让那些经济困难、难以住上新房的菜农们顺利拆迁,他承担风险,把赵大元的贿赂款补偿给了困难不一的农户......在他45岁的人生中,他有过权利的追求,但更多的是良知和道义的坚守。他同情弱者,怜悯底层人,他鄙视弄权者,敬佩正直人。他忘不了童年的红星村,忘不了那些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在家庭、亲情、乡情、友情、伦理、同学与战友之情上,他是一个矿藏的富有者和财富的赠与者。在真情面前,即使是他这位强硬的军旅汉子,也会在不少的场合热泪长流。这是一位善良、正直、懂得感恩和知道回报的人,在他的身上,有着更多的真情、温暖、良知和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城关镇不容他,春蕾县不容他,当下的社会不容他。最终,他必须也需要“抑郁症”、需要“精神障碍”、需要“自杀”、需要自我毁灭!蔡迪晟的命运是个悲剧,蔡迪晟的人生结局,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纵观中国的文学史,国人缺乏悲剧观,不喜欢睁着眼睛正视现实,而喜欢瞒和骗,习惯于盲目乐观,“曲终奏雅”,喜欢那种“小生落难,到底中了状元”的“团圆主义”。这种团圆主义,就是掩盖、粉饰,不敢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故而,中国的文学艺术,缺乏真正的伟大的悲剧作品,缺乏现实主义的艺术胆魄。像《红楼梦》这种伟大的悲剧作品在中国近代几乎绝无仅有。鲁迅曾高度评价《红楼梦》,认为“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而《红楼梦》的成功,就在于它打破了虚假的团圆主义,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在这一点上,吴泽民的《城与乡》直面现实,不加粉饰,批判社会,反思自我,是一部当代城乡社会艺术真实的教科书。特别是主人公蔡迪晟不但死了,并且是死在和自己最亲近、自己最为信赖的燕儿姐手上,正像著名评论家李星所言,更是有着“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在艺术成就上,吴泽民的《城与乡》不能与曹雪芹的《红楼梦》比,但这并不影响吴泽民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胆识。

   谁毁灭了蔡迪晟?这是《城与乡》的诘问,也是每一个读者读后的自问!

   这样的自问之后,值得细细思索。

                             

                                         20141长安采兰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