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德审判还是娱乐自己
(2009-06-26 10:04:38)
最近,网络上煞是热闹。中央电视台美女主持方静的“间谍门”事件余尤未尽,文化大师余秋雨的“捐款门”又升温,给这炎热的夏天又增添了热浪。
凭心而论,这两位大师级的文化名人都是我心中的偶像,他们的学识都令我叹为观止。没曾想,这二位叫上劲了,刀枪舌箭,针锋相对,反击的语言都富有色彩。易氏的犀利对余式的讥讽,各有千秋,谁也不输谁。
本来,向灾区捐款,
作为公民,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责任感。至于捐多少,捐什么因人而已,量力而行,本不该受人谴责。而余先生是文化名人,公众人物,他的言行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亚于关注他们的隐私。谁让你是公众人物呢?
现在,网络上有这么一种职业,叫什么“咬余专业户”,听起来好像就是针对余先生的。对于这次向灾区捐款之事,问题的关键就是到底捐了没有?如果没有,你余先生就是骗子,骗了广大民众,是“伪君子”,是沽名钓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品有问题,要受到道德审判。如果是这样,你余先生头上的光环就黯然失色,你的学术也成了“伪学术”,再在大庭广众之下摆活,就会受到鸡蛋白菜之类的攻击。这可能就是一些人想看到的结果。
问题是,最新消息又说,余先生捐的是图书,价值比原来公布的二十万元还要高。这条消息得到了受捐地官方的认可,这下热闹了。
更热闹的是,被誉为百家讲坛“超男”的易先生也参加了这次“咬余”队伍,一下子增加了“咬余”的含金量。余先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旗帜,易先生是老百姓心中的文化先锋,二者都是教授。教授级的嘴仗打的也有教授的水平,但细品起来,总有点苦涩。
方静的“间谍门”有人怀疑有自我炒作之嫌。我们联想一下易先生和余先生,谁在制造噱头?
按理,教授的争论应该在学术上。为区区二十万元的捐款打嘴仗,倒像是一场娱乐游戏。
最关键的是,是娱乐自己还是娱乐大众?大众早就被忽悠晕了,经不起娱乐了。如果有人以此来增加曝光率,还是回到学术里,给大家来点新鲜
的。
做人要厚道。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