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如何教育孩子这个主题,不由得让我想起上次去见一位老师的时候,在她们小区门口遇到一位抱孩子的阿婆。因为老师还没来,我就和阿婆闲聊起来。当阿婆得知我是做亲子教育的,一脸急切地问我:“我们这小孩子多大就可以去接受教育啊?你们在哪里?”我看着她怀里的孩子,只有五个多月。我告诉她孩子至少要到八个月,可以爬了,才能去参加活动。我们的重点不在孩子身上,我们重点是对父母进行培训的。阿婆马上一脸的不屑:“父母?父母有什么好学的,要学的是孩子!”
和这位阿婆一样,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琢磨着怎样给孩子安排学习的机会,学各种知识和技能,上最好的学校,从幼儿园就开始比较谁家孩子在的幼儿园名气大,挤破脑袋进重点,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再上重点大学。似乎一个人有没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完全取决于他有没有上了一个重点大学。
孩子的确需要学习,但事实上更需要学习的是父母,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孩子的相处,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
孩子需要被“爱”。父母真正的爱孩子,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换句话说,爱一个孩子,是爱他的全部,他的优点,他的缺点,他与众不同的特点。爱孩子的父母,才能带给孩子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找到安全的感觉,很难有能力去体验幸福。所以,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无论他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无论他今天在学校是获得了荣誉,还是被老师批评。爱孩子,就不会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爱孩子,就不会和他说:“你要表现的好好的,要不妈妈就不爱你了。”;爱孩子,就不会强制他去学习他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东西;爱孩子,就不会在孩子淘气顽皮的时候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当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去“爱”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当我们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就会对外界的评价与反映看的过重,当我们对自己不认可的时候,就会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变得焦虑,把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全部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个时候的父母,嘴上说是为孩子负责,帮助孩子规划人生,不如说是在利用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
孩子需要“陪伴”。我们很多父母拼命在外面打拼,努力地赚钱,尽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讲,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父母对自己的陪伴。和他们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一起玩耍,听他们讲自己小小的心事,和他们一起承受学业的压力,一起幻想未来的生活。只有在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中,他才能体会到我们对他的关心,重视和那份深深的爱。这些美好的种子,种植在孩子的心里,未来就会生出自尊的果实,只有一个对自己认可的人,才能自如的生活,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无论我们多忙,每天都要有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交流彼此的感受,也让他们在我们的思考中学习和体会生活。
孩子需要“规则”。有一些学到一半的父母,因为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就不对孩子提任何要求,无论孩子做什么,有时候自己心里已经很生气了,表面上还装着平静。结果孩子不知道人际交往相处的边界,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当走到集体中时,也往往容易受挫。所以,爱孩子,首先要对自己真诚,承认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情绪,真诚地与孩子交流,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并告诉他该如何处理。这也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去除自我中心,同时也是情商的初步训练,一个可以考虑他人感受的人,在将来的发展中,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孩子需要“肯定”。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我们要及时鼓励,让孩子把自己的能力、努力与成功挂起钩来,当他失败的时候,帮助他找到原因,和他一起分析和决定以后的努力方向,让他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获得成功。不要把失败归因与孩子能力不足,如果他认为自己能力不足,那么就会推动努力的意愿,长久下去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认为成功都是运气,不再愿意努力改变现状。对能力的认可,与对努力的肯定,可以培养高成就动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勇气,并会付诸行动,容易获得成功。
孩子需要“信任”。信任孩子,就是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独立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放手,在生活上放手,鼓励他去尝试新的事物,给到指导,但不是干预。很多家长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盯出孩子一身的毛病,家长也天天抱怨累啊累啊,其实这种累也是自己找出来的。一个被家长信任的孩子,才能对自己信任,才会发自内心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处理问题和成长。成长的过程,一定会犯错,允许孩子犯错,和他们一起享受他们的错误,从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如果一个孩子被允许犯错,他才能在愉悦地生活和轻松的学习,才可以发挥和保有自己那份独特的创造力。
孩子是上天赋与我们最精美的礼物,在我们呵护这份礼物的同时,他也带给我们新的成长。教育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只有我们自己成长好了,才能给孩子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当我们能够真诚地和孩子相处,平等地对待孩子,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信任他,无条件地接受他,你会发现,教育孩子是件很轻松的事,不需要刻意地做工作,因为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已经被父母的言语、行为与爱所滋养,父母也同样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享受了无尽的乐趣。
当我在外面忙碌了一天,每每想到回家的时候,就可以见到女儿,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在我全身漫延,这种喜悦是我和女儿深深联结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