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庶民会喜欢「忠臣藏」故事,作家们会写
「忠臣藏」,影视会一再公演 「忠臣藏」,代表相当多的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日本人爱看「忠臣藏」的心态,和中国人爱看「水浒传」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也就是政府与人民的对立。但忠臣藏的主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对立。在故事里,「藩」——地方政府——是受害者,「幕府」——中央政府是压迫者。
而且这个中央政府是判决不公,裁定浅野侯切腹自杀,后来又命令四十七位义士自杀的政权。又是纵容吉良上野介索贿而未加处罚的政权。
按赤穗浪士四十七人为报君仇而杀吉良上野介这个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是实有的事件。但喜剧与小说都将其传奇化了。也把吉良这个人与幕府写成恶势力。这里面可视为有民众的愿望因素在。
我们不难想象,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前半,「藩」——诸侯国——是日本武士与农民能认同的最大的范围。之余中央政府,不但遥远,也不做什么有益的事,象征中央的天皇常常是有名无实,握有实权的幕府也只知搜刮利益。差不多的人,并不喜欢他们。
日本,要变成一个在行政权力上、经济上以及人民的意志上都完全统一的国家,尚需明治维新前后一番艰难的挣扎于内战的磨练。但在明治以前,日本的各「藩」却已成为某种利益共同体,而为今日的企业的前身了。
日本这个国家,是从众多的豪族,合而为林立的诸侯国,最后才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永远只认同固定范围或领土内的人事,因为这个范围就是他们寄托身家性命及前途的领域。
相对的,如果我们看看美国这个国家,由于立国的过程不同,便有极为不同的民族性。
美国成为「合众国」真是一点也不错。这个国家不是从小国延伸统一而成的国家。因为美洲大陆上的大部分人是来自许多已经成为统一国家的国土。众多国家的人民,由于某些原因,离开了他们原有的国家,来到一片新的土地,合组了一个超越于原来观念的国家的国家。虽然中间也经历了南北战争等内战。但在大部分的人民心中,可能并无把自己局限在任何一种范围内的观念。如果要把自己局限在任何范围内,当初就局限在自己国家了,何必离开呢?
一个自由文明以来,就由本来住在一个岛国的人逐渐在原地形成一个国家的民族,与不断接纳来自其他大陆的人口而建立的生活共同体,其国家观、民族观、世界观,与处世的气度是会很不一样的。
我们只要看今日的美国,尽管每年贸易卖出少而买入多,国家预算恒达几千亿赤字,却继续给予落后地区美援。不断管世界的「闲事」,就可知道,这个国家的国民及政府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胸怀。也许你可以说,那是因为美国想称霸世界,维持超强地位。她到处干涉别人的事情,大部分国家都并不欢迎。那么我们试举一例:日本的小汽车、小家电用品,不断涌入美国消费市场,抢走了美国货的市场,赚走了美国外汇,使美国年年出现贸易赤字。美国虽然不断逼迫日本设法改善贸易不平衡问题,但日本只虚应故事,美国也迄不采取任何决绝的措施。为什么?这状况如果是倒转过来,美国对日本出超,可以想象,日本早就使用关税壁垒把美国货挡回去了。
美国不采取决绝的措施,除了某些现实的考虑外,也和她建国的理想、自由贸易的原则有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坚持十四原则以来,美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常常在国际事务上,表现若干反功利理想主义的国家。这个胸怀与气度,迄今表现在接受日本汽车与家电入侵的态度上。可惜岛国成长的日本人,并不懂得较有礼貌地回应美国的大度,却趁机无节制的捞钱。在这些事情上,日本人是很令人失望的。因为对不起朋友,是比侵略或欺负敌人还要差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