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健祥林
孔健祥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10
  • 关注人气:9,5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孔子的内心永远风和日丽?

(2012-11-28 08:34:27)
标签:

何孔子

个人

连上

孔子再

老者

教育

分类: 教育
孔子自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对于人生的起落,他是有着极明晰极朗然的观照。成也好,败也行,总之,心里是明白的。真正说来,一己之局限,时代之制约,到了这把年纪,又岂不心中了然?当然,他念念不忘行道于今日,他耿耿于怀礼乐之重建,但是,真能做到什么程度,自己心头,又岂能没谱?正因心头有谱,于是,他才要明知故犯!都五六十好几了,他一身清澈,却不避锋芒;他明知不可,却要为之。于是,他远眺前方,尽管有晦暗迷濛;他举目四望,也难免一片苍茫;但是,正因如此,他偏要试它一试。因为,他知天命。

  知天命?

  孔子平日谦恭。应对世人,他温良恭俭让;对于上天,他柔巽温婉。自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又道,“不怨天,不尤人”。如此寅畏,如此温婉,真是恂恂然君子人也!这么一派柔顺,正是他在《系辞》里说的,“后天而奉天时”。

  然而,孔子另有一面。他是个峻烈之人。夹谷之会,齐国存心羞辱,以优倡侏儒戏侮鲁君;孔子一看,不仅厉声喝止,更马上奏请诛杀,结果,“有司加法焉”,当下,那优倡侏儒,“手足异处”。这半点不客气也带着杀气的孔子,日后还在匡地受围,众弟子信心动摇,惊慌疑惧,他老先生则高声言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这话当然有些自壮胆气,但其实更透着孔子的自信与气魄;其严峻与强悍,似乎,连上天,都得让他三分。这样的孔子,则是《系辞》里另说的,“先天而天弗违”。

  一个人既知“后天而奉天时”,又能“先天而天弗违”;对于上天,既听话,又反逆;此之谓,知天命。

  知天命的孔子,游嬉于天人,婉顺而峻烈。因此,他最知礼,却屡屡犯礼。他受学生爱戴,又常被学生质疑。他无可,又无不可。他满身挫折,却也最有成就。周游列国十余载,诸侯想用他,却又忌惮他。南子喜欢他,弟子却因此不满他。孔子曾一身富贵,也曾累累然若丧家之犬。华北大地的漫天黄沙中,他虽仆仆风尘,却沿途仍多有言笑。他屡遭险厄,几度生命之危,也还弦歌不辍。这一路上,有人笑他,有人劝他,有人心疼他。但是,最了解他的,或许,正是那乡野处的高人,那位“晨门”。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话其实淡然。孔子再怎么明知不可却偏为之,又怎么明知故犯,以他此等清朗之人,在内心深处,终无世俗想像的那么悲苦,也没有那么沉重。以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以他为人之松沉宽豁,更不可能会有后儒常犯的那种拗执。是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前头的路,果真迢遥;这位五六十的老者,尽管眼前多有晦暗,多有迷濛,但在他的心头,终究有着最根柢的风日和暖,更有着最广阔的,天清地宁。这才是孔子。自《儒商大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