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咋样看孔子?
(2012-07-10 07:06:56)
标签:
杂谈孔子孔子儒商会所《论语》世界孔子协会世界孔子商学院 |
分类: 教育 |
孔子何许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2.4篇
此引言来自《论语》,可以说是了解孔子的一把钥匙。他毕生追求知识。他用自己的知识努力为人类社会尽心尽职。因此,孔子成了人类无私的公仆。
最早的孔子传记,是在孔子去世大约四百年后出现的,为司马迁所编撰(《史记•孔子世家》。-译者。),司马迁被誉为古代中国的希罗多德(Herodutus,公元前484?-430/420,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译者。)。有了他的这部传记,我们才对孔子有了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就是在家里排行老二的意思。他出身于没落的小贵族家庭。他的家乡鲁国在现今山东省境内。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曲阜,离山东省省会济南以南大约180公里,卒于公元前479年。西方世界中常用的孔子名称Konfuzius,是17世纪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对汉语孔夫子(孔老师)采用的拉丁化拼法。中国人大多叫他孔子。
孔子童年生活清贫,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他和他的哥哥。他是在学堂里,还是从母亲和祖父那里接受教育,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了。不管怎么说,和当时的习惯一样,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学习“六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他很早就学会了读书写字,他的知识水平不久就超越老师了。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春秋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72,到公元前481年结束,按照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命名。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许许多多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战事频发。当时的周朝国王不掌握实权,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只好眼睁睁地无所作为。所以,秩序成了孔子的基本哲学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寄希望于寻找到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实行他的这一思想,从而将秩序带到这个混乱的世界中。不过从这一点上看,他的事业落空了。
据司马迁的传记记载,孔子成年后,起先在鲁国担任过小官吏。他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史”,也做过管理牛羊的“乘田”。后来,由于熟悉传统文化和风俗礼仪,他开始在各地从事教育工作。
他的仕途很短暂,开始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都。中都在当时的鲁国举足轻重。他运用自己所传授的方法,将中都管理得井然有序(他担任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县长职位。-译者。)。他后来分别担任过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译者。)和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译者。),甚为鲁国国君所赏识。作为礼仪大师,他在鲁国国君和齐国国君之间一次重要会面时所起的作用为人熟知。在那次会面中,他在谈判期间以自己德行上的优势,使齐国国君交出了有争议的领土。
但齐国国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失败,他巧施诡计,使孔子终于在鲁国一事无成。据传,齐国国君将八十名歌妓舞女和一百二十头马匹馈赠给鲁国国君,于是鲁国国君疏于朝政,目无章法。孔子无奈辞去公职,失望地离开了鲁国。
他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周游列国生涯。他在寻找一个能够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实施的君主,可是没有成功。孔子始终怀着郁郁不得志的心情,退出了公共视线。晚年,他回到鲁国定居,七十二岁高龄时驾鹤西去。他的弟子为他服丧三年。父母去世,孩儿服丧三年,这是当时规定的礼制。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是最早创立一种思想学派的人。他的《论语》一书共出现了二十二位弟子。在孔子时代,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中。基于此,人们在寻找一个新的方向。《论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孔子希望指出这个新的方向,并将其应用于政治。孔子本人并没有写过任何著作,现在留在世上的惟有其弟子的记载。流传的文字材料途经不一,所以《论语》的版本现在有好多种。在欧洲,直至十七世纪,当耶稣会传教士获悉有关他的消息,并在1687年出版了其拉丁语译本时,孔子才为人所知。在启蒙时期,人们兴奋地接受了孔子,可他的学说是作为一种摆脱了宗教的伦理学而出现的。他也为欧洲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