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才立下好学的宏愿,也是指在此前后已开始了对学习的重视。《论语》中两次记“子入太庙,每事问”,应是记载他走进太庙后多次发问的记录。
古鲁国是个比较方正的古城,东西长3.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城中心是宫殿区,鲁国国君一家便住在这些宫殿里。依周礼规定,王国的宫殿区首先应设置敬奉祖先的太庙。因而鲁国的太庙便在这群宫殿里面。
太庙中的各种建筑、摆设等均依西周初年的古礼而来,在贵族们看来处处都有学问。“少也贱”的孔丘进入太庙的机会本来不多,一旦走进太庙,便以强烈的求知欲和少年的好奇心,问这问那,有的人见到以后讥讽他说:“谁说鄹地来的那个小孩子知周礼,你看他进入太庙后。
问这问那,其实他什么也不知道。”这些话不久传到孔子耳朵里,他听到后,不但没生气,反而冷静地说:“正因为我不停地问礼,才说明我知礼啊!”这一出人意料的回答,不仅体现出孔子自信行为不错,不怕打击的性格,也表现出少年孔丘好学的心情。
孔子好学还有个故事,当他母亲死后不久,他听到一个消息:当权的季孙氏大摆宴席,宴请社会名流以及知识丰富的人。“孔子想如果能够经一下这个场面,便是更实际地学习到了周礼,于是他连丧服也没有换,便慌慌张张跑到季孙氏家去做客。
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站在大门外,专司给主人招待宾客,他对别的贵族的到来都礼貌谦恭,而对少年孔丘的到来,却不客气地阻于门外,并对他说:“我们这是请一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不是请你这样的人!”
孔子被阳虎羞辱了一顿.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通过这件事,不但没有挫伤孔子的信心,反而使他更加努力学习了。
季孙氏的府第已不可考,鲁国太庙就是今天曲阜城外东北的周公庙。庙之二门内东侧有一小院,即后世为追记孔子问礼的问礼堂旧址。此殿堂虽早已不存,但却仍保留一幢清乾隆十三年皇帝来曲阜朝圣的元圣祠碑》。
下面是我的题诗为:
周府传宗国,礼仪飞鲁齐,
弘仁惟在道,知信自阙里;
世象先问孔,丘解千家迷;
昭哉大素王,万古礼法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