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称孔子为素王?

标签:
孔子尼山《拾遗记》颜征胡玫导演教育 |
分类: 教育 |

和胡玫探讨:为何历史上称孔子为素王呢?
在前不久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最受人们欢迎和震动的可以说是《孔子》电影。对我来讲,其实最高兴的一是《孔子》电影在日本的放映,二是又能与胡玫导演见面。
见到胡玫导演,我为表感谢之意,又一次将我写的电影剧本《素王孔子》呈上,胡导演十分高兴,并问我:孔先生,你是孔子后裔,为何说孔子是素王?那么与帝王有何区别?
我答:素王即文王,而帝王就是武王。孔子被后人奉为文化巨人,也就是这个意思。
两千多年前,古鲁国城周围一片沃野,其南面不远却群山叠翠。群山中有一座昌平山,昌平山下古称昌平乡,昌平乡东面有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古称尼山。
这座山五峰莲峙。中峰被群山环抱,故名尼邸。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文化巨人我的祖先孔子便诞生在这里。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左传》称鄹叔纥)春秋末年任鲁国的鄹邑大夫,是一个以武力致仕的君主。
据《孔子家谱》记载,孔子的父亲曾取鲁国人施氏,生下九个儿女,妾生了个儿子,但却是个跛子,故称孟皮。按当时的规矩,九个儿女都不能继嗣,腿跛的儿子也不便祭祀祖先,于是在鲁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4年)前后,又托人到颜家去求婚。
颜家有三个女儿,她们的父亲向三个女儿说:“鄹邑大夫叔梁纥,虽然他父,祖在鲁国只是个大夫,但他家却是当年圣人(商汤)的后裔、这个人身长九尺,武力绝伦,现在托人到我们家求婚来了。我认为很好,虽然他年龄大些,性情严些,但不是什么大事。您们三人谁愿做他的妻子?”
长女和次女听到以后,没有作声,小女颜征在对父亲说:“—切听从父亲安排,还用问吗?”父亲听出了这话的语气,便问她道:“你可以嫁给他?”颜征在点头默认。便遵父命嫁给了叔梁纥。
据记载,孔子父母的年龄相差很大。当时叔梁纥已经六十多岁,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叔梁纥家又有妻有妾,结亲时不能回家,于是他们便依周礼的规定,在外面草率、简单地办理了婚事。
于是经常到附近的尼邱山上去向天神祈祷,后来颜征在怀了孕,唯恐不能生下个儿子,又多次上山祈祷。越到临近分娩,祈祷活动越勤。尽管有时有丈夫作伴,但孕妇走上崎岖的山路,还要叩头拜神,是够艰苦的。
就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庚子(即八月二十七日)一次祈祷之后,在尼山脚下东侧一个山洞里,生下了孔子。
后世人把这个洞称作“夫子洞”或“神灵洞”。旧时洞内曾有右床,石枕及石刻章危坐的孔子象,系宋元以来陆续安置。至今此洞犹存。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在洞的上方建尼山孔庙。
《拾遗记》载当孔子诞生之前,在阙里有—只麒麟口里吐出五书,上面写着“水靖之子,继周衰而为素王”。颜征在得到这部书很奇怪,用丝绒系上麒麟的角,不久它便离去了。
《广记》又载:孔子诞生的头一天晚上,有两条龙绕室旋转,从天上降下来五个老人,颇氏房里奏起钧天之乐,与奏乐的同时,天上还有声音说:“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之音。”
《梦珍集》中还记,颜征在生孔子的头一天夜里,梦见天上下来两条苍龙,又见两位神女手擎香露从空中袅袅而来,她用香露洗了个澡,还听到天上奏着悦耳的乐曲……这些记载当然都是无稽之谈,其目的在于说明孔子不是凡人,他的道不是常人之道,而是统治人民的天道。
后世美化孔子的《墨迹图》中也有《尼山致祷》、
又如孔子初生后“龙生虎养鹰打扇”,以及他头上有“七陋”,身上有”四十九表”等,都用各种形式加大了对孔子的宣传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