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来揭开天下第一家——孔府的秘事

(2010-07-18 01:24:52)
标签:

衍圣公

嫡裔

长支

孔仁玉

曲阜

孔健祥林

杂谈

分类: 历史

    南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诏令蠲免靠近孔墓民户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之役,称为庙户,又称洒扫户。其后历代都有钦定庙户,在洒扫之外又加上许多其他差役,如看庙、巡山、祭祀等,户数也因之增加。

    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孔景后裔孔末见孔子嫡裔单承,门祚日衰,就乘农民起义之机,尽杀阙里孔裔,然后又到泗水杀了孔光嗣,夺其权,没其产,冒充嫡裔,取代其位。曲阜孔族几灭。

由于孔景原不姓孔,诏给庙户而随之改姓,所以孔末虽以孔为姓,实非孔裔。

    孔光嗣有子孔仁玉,出生才9个月,逢此突变,幸先由其母张氏抱藏于张羊村外祖家,得免于难,为孔族嫡裔留下了根。

    据1994年出版的从《孔子故里志》载:仁玉既长,姿貌雄伟,通六艺,精《春秋》,为人严谨,临事果断。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鲁人将孔末假冒嫡裔,窃夺爵位事,告之于官府,称:“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现育于外婆张氏家中”。事闻于朝廷,乃杀孔末,授仁玉曲阜县主簿,主孔子祀事。长兴三年(公元为932年)迁袭丘(今山东宁阳县)令,封文宣公……孔氏后人以孔氏嫡长几绝而复兴,故称孔仁玉为中兴祖。因此,他成为孔裔得以延续的关键人物。

    孔光嗣夫人姓张,这个说法查有实据,合情合理,应属可信。当年孔仁玉如不是逃往外祖家教育成长,幸获保全,就不会有其后的孔族。所以孔族也尊其外祖为中兴外祖张公,为之建墓立碑,以报其恩,称张家为世代恩亲。

    但另有一种传闻,载署名孔德懋所著《孔府内宅轶事》中,称“后梁乾化三年,仁玉九岁……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后来进府当差改为孔末……在一天夜里将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杀死了,并要斩草除根,杀死孔仁玉,但凑巧孔仁玉去他乳母张妈妈家没有回来,孔末就追到张妈妈家来了。可巧张妈妈有个儿子和孔仁玉的年龄相仿,而且这两个孩子都是秃子,张妈妈就给自己的儿子穿上孔仁玉的衣服冒充孔仁玉,结果被孔末杀了。”其后还有些叙述。如此说来,简直是“赵氏孤儿”、“搜孤救孤”的翻版,只是多了两个年龄相同的秃子,才得更衣代死。

 

 

衍圣公称号由来及始末

    中兴祖孔仁玉身后,子宜,孙延世袭封文宣公,兼曲阜县令。至四十六代孔宗愿时,宋仁宗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之为衍圣公,这是衍圣公称号之始。其后历经金、元、明、清,改朝换代,均依旧制。民国后,据袁世凯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膺受前代荣典均仍其旧”,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孔德成之父)得袭衍圣公号。

    孔令贻卒于民国八年九月,孔德成后其3月余生。民国九年四月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时方出生两月。至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废封建爵号,任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待遇时为止。衍圣公这个称号共传三十二代,历880年。

    孔德成时年十五,在称号变更后,于当年7月去南京赴任,受到当局热烈欢迎,并在7月8日举行宣誓就职典礼于国府礼堂。后应孔祥熙之邀,于13日由先严祥勉公等陪同到沪相晤。到沪后并专去我家拜谒先祖母劳太夫人,16日北返。略记当年情况,用留史实。

    衍圣公依照宗法制度例由嫡长子袭封,如无嫡子,可传庶子。两者皆无,就在血缘关系最近侄辈中择一过继承嗣,使成嫡长子,而不能直接传给其弟之子。这就是所谓“绝次不绝长”,藉以维持长支延续之不断。

最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是孔德成有两子,长子维益应袭奉祀官,次子维宁依例任述圣奉祀官。维益不幸于1989年春因病逝世,今后继承者是维益之子孔垂常,而非孔维宁。

    衍圣公的爵位虽高,但原来品秩很低。宋时官承奉郎,秩仅从八品,其后历代都有晋升,到明太祖时已晋阶资善大夫,秩二品。百官朝会时,班列丞相之后。洪武十七年,授光禄大夫,秩正一品,居文官之首。清代也是封赏有加。民国后,如前述,仍保持这个称号24年之久。

 

孔子子孙分二十派与六十户

    孔子四十三代孙孔仁玉不仅使孔族中兴于当时,并且繁衍子孙于后世。他有四子,名:宜、宪、冕、,称为四支。二子孔宪传两代,绝;三子孔冕传一代,绝。

    因此,其后的孔裔都是长子宣和四子的子孙。传十世至五十三代,共有子孙65人。

    其中有的于四十八代时随康王南渡成为南宗,有的外迁,有的失传。在曲阜的仅余20人。计长支有6家,即:浣、沂、潾、治、澄、济;四支有14家,即:淙、泣、演、淑、泗、滨、滋、浩、淋、洵、泾、灨等,称为二十派。再传至明初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时,这二十派已扩充到60家。孔希学为了昭穆有序,嫡庶有别,就和家族公议,将这60家定为60户,每户都以祖居之村定为户名。自明初定名,延续至今,未再变更。现金孔裔凡是孔仁玉之后,祖上在明初分户的,都必属于60户中的某一户。在定户后迁居外地甚至海外者也仍属于其祖上所在之户。不过,时代久远,很可能自己也弄不清了。

    孔宜之后共分25户,依序为1至25户,即:大宗户、临沂户、孟村户、道沟户、滕阳户、旧县户、终吉户、蔡庄户、戴庄户、栗园户、时庄户、泗北户、店北户、西郭户、仙源户、泉南户、齐王户、盛果户、苗孔户、文献户、沂北户、石村户、鲁贤户、沂阳户。

    我家是第五户滕阳户,现在滕州,是孔子59代老二的后裔,我于1995年组织大家在孔家首次需的家谱,这也是三十年代以后进入新中国第一次续谱。至于说传人,我想主要意思是去传承孔子的思想,代代接下去的表示。

 

    其它往后共分为35户,依序为26至60户,即:孔村户、王堂户、小庄户、宫端户、华店户、古城户、冈山户、鲁城户、孙屯户、西城户、旧城户、吕宫户、林前户、防西户、林门户、官庄户、大薛户、广文户、小薛户、陶乐户、北官户、纸坊户、董庄户、坊上户、高庄户、南宫户、星村户、古柳户、吴柳户、东村户、磨庄户、张曲户、息陬户、西林户、林西户。

    大宗户是60户中的首户,分户时仅有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一人。其后,他的子孙都属大宗户,在孔族中被认作是嫡系后裔,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优待。每代都由长支承袭爵位,长子是大宗主,只有一人。随着时代前移,其他嫡系后裔又有多支。所以同为嫡系,因其分支前后,对长支来说,又有远支近支之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