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倭寇和今天中国人的对日四大派

(2010-07-02 07:35:54)
标签:

倭寇

日本人

倭人

八年抗战

建武中元

孔健祥林

巨龙新闻

杂谈

分类: 文化

 

    日本的文化,在体质上是女性化的文化。这个话,对於一些认识日本人为“倭寇”的人是很难接受的。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中“倭”这个字,是一个相当关键性的字。要探讨这个字,说来话是很长的。

    中国人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东海海上有三个岛,岛上有异族居住?相傅徐福带童男童女东渡日本避秦。但这个故事太过完整而可信性不一定很高。

    《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这大概是以“倭”称东夷的开端吧。《後汉书》:“建武中元二年(西历五七年)那奴国奉贡朝献,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再下来,就是那有名的《魏书倭人传》:“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度海千里复有国,皆倭种。”

    “倭种”显然是日本人的总称。感觉上,“倭”不是一个很好的字眼。“倭”有丑的意思。但出乎意外地,日本人似乎并不在乎。他们动辄引用那短短两三千字的《魏书倭人传》,亦自称倭:——後来改为“和”——“和”与“倭”在日本话中皆念WA,音相同,这个“和”字迄今成为日本人、国、文字,与一切文物、语言、文化的总形容词。日本人这样用,中国人也这样用。在这方面中日两国民族倒似很有默契了。

    自中国人意识到东海有倭人以来,历两千年,中日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先是日本派大量留学生,称“遣隋使”、“遣唐使”来长安留学,学习文物制度,後来双方屡次发生朝贡、称藩、敌对等状态,元朝数度派大军征日,皆无结果,到清代,中日发生大规模战争,而八年抗战……。中国和日本关系从此急转直下,成为宿命的邻居、可痛的敌人、可恨的朋友。

    但尽管中日关系如此密切,到今日为止,真正理性地深入地了解日本或日本人的中国人并不多。今日的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大别之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烦日、轻视东夷派。这一派认为日本人与中国人属“同文同种”。日本人所有的文化都学自中国,所以尊崇孔子,讲究儒学、用汉字、守礼教、重伦理。换句话说,日本不论後来科学如何发达,经济如何起飞,在文化上“永远是”中国的藩属,因此,日本没有什么不得了,不值得重视。

    第二种是反日、八年抗战派。这派人认为那“日本鬼子”野蛮残忍,趁中国国势衰弱之际,竞恩将仇报,发动侵略战争,立伪满,占华北,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凡是身为中国人者皆应拒绝用日货,抗拒日本电影、杂志,终生下与日本人来往,不到日本观光,以示此仇不报非君子……。

    第三种是哈日、五体投地派。这一派认为日本是经济大国,工商潜力雄厚,对如此伟大的成就,我们只有崇拜兼叩头的份。不但应学习其企业管理的精神,更应输入尖端技术,造出最好产品出卖以图利。像松下幸之助之流人物,属於“经济之神”,欲唾成珠,一言一动皆可成膜拜对象,更应将其书译成中文,俾大家研读探索,以便全国人民可学习其伟大的风范……。

    第四种是为我所用、实惠派人,这派人既不轻视,也不仇视也不崇拜日本,无以名之可叫做浑然不觉派,或赴日采购派。他们对日本毫无所知,也不想有所知,连偏见都没有。只是没事就成群结队跟旅行团到日本去采购,所经之处,从维他命丸到电锅,从水蜜桃到卫生棉,莫不大量“扫”购,大箱大箧提回来。这种人,如果你在东京秋叶原电气商品街,或上野亚米横丁看到他们成群在那里大声说话,你最好赶快躲开,以免因“同胞”之故被视为同伙。

    这就是今日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与态度。说穿了,今日的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当年把日本人全部想成“倭寇”的认识并没有进步多少。我们对於一个曾经吸收中国文化而今侈然成为“列强”的强邻是那么无知,充满偏见与错误的见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将如何与这个看似单纯而实际上层面很多的邻居相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