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与日本弟媳羽太信子真的有绯闻吗?

(2010-03-24 00:33:03)
标签:

鲁迅

日本留学

周作人

周建人

羽太信子

下女

转让弟媳

巨龙新闻

杂谈

分类: 文化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016/000bcdb95f1d087e514614.jpg

中立者周作人,左一羽太信子,右一其弟羽太重九

 

我在日本二十多年,在日本经常演讲,走遍扶桑列岛。所到之处大都希望主办方带我到与中国或留学生有关系的地方去参观学习。去年我到仙台演讲,日本东北大学的中国语教师李先生专门领我看了鲁迅当年留学的地方,并告诉给我许多鲁迅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介绍说:鲁迅的兄弟周作人、建人兄弟,先后娶了日本羽太家的姐妹信子和芳子,兄弟又成了连襟,这种事情,在中日联姻的历史上成为佳话,这种例子直到今天也很少有。并也透露,国内有关于鲁迅先与日本的“下女”羽太信子相好,然后由“转让“给自己的弟弟之传说。

羽太信子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鲁迅三兄弟的生活当中?为何会传说她与鲁迅有染?就因为鲁迅偷看了信子洗浴,兄弟俩才造成了不和吗?羽太信子的妹妹芳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鲁迅的兄弟又是这样来日本留学?在日本做了些什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以还原历史真相。下面就是一些证据和回忆录摘抄。

据鲁迅母亲说,老三周建人之妻芳子,长年和信子在一起,受信子影响很大,比如,贪享受、爱虚荣、怕艰苦,对周建人不够体贴,不太近人情,等等。总之没有什么好话。周作人跟羽太信子的异国婚姻,被认为是不祥又不幸的结合。

我调查得知:羽太信子原是周作人留学日本时,在东京寄宿舍的“下女”。也就是因为缺乏关于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相恋过程的第一手的资料,于是种种猜测的说法就产生出来了。其中最离奇的说法就是:先是鲁迅认识了羽太信子,两人关系密切。然后,在搬到“伍舍”以后,由于周作人也住在一起,而她与周作人因年龄相近而更谈得来,因而后来便成了眷属。而且这种说法还似乎有些佐证。

  按照周建人等人的说法,1906年鲁瑞急招鲁迅回国与朱安成亲,就是由于听到传闻说,有人看见鲁迅和他的日本太太带着孩子在街上散步,因而硬逼鲁迅立刻与来安成婚。虽然没有证据说这个所谓的“日本太太”就是羽太信子,但是既然有此一说,人们就很容易把两者挂钩起来,误认为此“日本太太”就是羽太信子了,或至少“鲁迅先认识羽太信子”的说法就大大增加了可能性。


  首先,我们看一看鲁迅与周作人在日本居住的经过就可以知道,这不大可能。我们知道,鲁迅初到日本时住在留学生会馆,不可能认识羽太信子;1904年即去仙台,1906年春回到东京,不久即回国成亲。

周作人是1906年夏秋之间随鲁迅到日本的,这时,就是鲁迅与朱安成婚的几天之后。当时,周作人从南京回到绍兴,只住了两三天,鲁迅也只住了三四天,两人就一起离开绍兴,前往日本。到东京后,周作人就住到了鲁迅原住的地方:本乡汤岛二丁目的伏见馆。这时,还没有任何资料表明羽太信子已经出现。

1907年3月,他们由伏见馆搬到附近东竹叶的“中越馆”居住,这是一家人家主人只有三个人,一个老太太,一个老头和一个读三四年级的小女孩。家务统由老太太担任,信子当然没有可能出现。

1908年4月8日,鲁迅、周作人和许寿裳、钱钧甫、朱谋宣共五个人搬到夏目漱石曾经居住的西片町十番地乙字七号(“伍舍”,原称“吕字七号”)居住,因为是五个人合住,需要雇人做杂务,羽太信子这才出现。到次年初,“伍舍”散伙;鲁迅兄弟与许寿裳搬到丙字(原称“波字”)十九号住,一两个月之后,周作人就和羽太信子登记结婚了。

可以肯定地说,信子的出现是由于“伍舍”特殊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而决定的,因而信子一出现,就同时与鲁迅、周作人认识了。但这时兄弟两人始终在一起搞翻译,鲁迅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时间和可能与羽太信子单独相处,但仅仅十个月之后,信子与周作人便走完了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的路程。从这种种条件来看,所谓鲁迅与信子先认识、先“相好”而后再“转让”给弟弟的说法是没有根据,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再看看当时鲁迅和周作人各自在干什么,也就更可以作出判断了,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后,把学籍列入东京德语学校,就开始拼命读书和著译。先是与顾琅一起编著了《中国矿产志》,之后是搜寻欧洲的各种书籍,达数百种,又读了各国小说100多篇,还广泛接触了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及其出版物。

尤其是,他与章太炎等中国革命者广泛接触,开始阅读《民报》等,并“为之神旺”,晚上经常读书到深夜,“要到什么时候睡觉,别人不大晓得,到了明天早晨,房东来拿洋灯,整理炭盆,只见里面插满了烟蒂,像是一个大马蜂窝,就这上面估计起来,也约略可以想见那夜是相当地深了。”

鲁迅还参加了很多留日学生的集会,又与许寿裳等人一起跟俄国的玛利亚·孔特夫人学俄语,一边还自学德语。紧接着就开始带着周作人一起搞翻译(《红星佚史》、《银公爵》等),筹办《新生》杂志,并在《河南》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长篇论文,奠定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地位。在“伍舍”居住时,还与周作人、许寿裳等人听章太炎讲解文字学。

同时,鲁迅已开始编辑兄弟两人共同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到1909年3月就出版了第一集,7月又出版了第二集。鲁迅还打算留学德国,但周作人一结婚,经上马上显得捉襟见肘起来,这打乱了鲁迅的计划,这才回国来。

  那样紧张的生活节奏来看,当时鲁迅与周作人的心态不一样。鲁迅之所以从仙台回东京,是出于寻求救国救民的激情,根本没有谈情说爱的心情,不久家里又有了一个“母亲的儿媳妇”。他与信子年龄相差七岁,共同语言也远没有周作人与信子多。

周作人则没有鲁迅那样关注社会问题的激情,心情也更悠闲。当时周作人的学籍在立教大学,可是他是一个不大去学校的人。鲁迅所从事的那些事,他大部分也参加了,但是大多是被动的,用功的程度也没有鲁迅那样刻苦,以致兄弟二人曾经有过那样的冲突:鲁迅动手打了周作人,显然也是因周作人过于懒散而一时愤然,出于恨铁不成钢之意。

其中的隐情,可能就是因周作人在恋爱中,因而无心用功。据记载,当时到东京看病的同乡蒋抑卮觉得周作人很高傲,所以戏称他为“都乐”(日语“鹤”的读音),后来周作人就把“都乐”作为自己的笔名之一。据我看来,他之所以看上去高傲,恐怕是因为恋爱而出神吧。服务员,属于下层家庭出身。信子又矮又胖,相貌一般(如图)。1909年信子与周作人在日本成婚。那时的周氏兄弟还是贫穷的“支那(清国)留学生”。而羽太家人口多 —— 有祖母、父母、一弟二妹。1912年5月16日,羽太信子在中国分娩,得一子。其弟羽太重九携妹羽太芳子来绍兴,照顾产妇(鲁迅7月10日还写信给日本羽太家,并寄十圆银大洋当路费)。

1919年周氏兄弟接来老母全家,在北京市八道弯大宅院三代团聚以后,老母鲁氏不管家了,大媳妇朱安也没有能力管家,于是二媳妇羽太信子一手掌持财务。由此以往,矛盾丛生,1923年鲁迅被迫迁出八道弯大宅院。

鲁迅与弟媳羽太信子的关系,究竟如何?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然是个谜!谁也无法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與论倾向是:羽太信子“不是个好女人,好虚荣、花钱大手大脚”。鲁迅与周作人每月600块大洋,交给这个內当家的,挥霍无度,还得让鲁迅不断向好友借钱。最后,因鲁迅不能满足其花销,以至于兄弟失和,闹出了“偷看洗澡事件”、“调戏弟媳事件”、“窗下偷听房事”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家丑。

日本女子素以勤劳忍隐著称。羽太家并不富裕,这样家境长大的女子,一般来说不该是贵族小姐型的。当然周作人碰上日本悍妇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另一方面,鲁迅母亲却说:这个日本媳妇(信子)勤劳好学,有上进心。她对鲁迅母亲的照顾也相当孝敬,比如,鲁迅母亲患肾炎,需要吃西瓜;为了让婆婆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信子就想出了煎熬西瓜膏冬天保存的办法。这让老人家非常满意。信子对丈夫周作人和孩子们的照顾也很周到。

另外,徐淦《忘年交琐记》长文中专有一节记羽太信子后期的表现,说:“上街采办,下厨做饭,扫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劳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贤妻良母,鞠躬如也,低声碎步,温良恭俭让,又极象绍兴的老式妇女。使我一点也看不出从前知堂(周作人)当教授、做伪官领高薪时她会变成阔太太,如今过苦日子才变成这样勤劳、朴素。”

又,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三个牌位(母亲鲁老太太、周作人女儿若子、周建人儿子丰三的牌位)前供上饭食,然后才让全家人用膳。1961年羽太信子病笃说胡话时,讲的居然是绍兴话(而不是母语日本话),这使周作人大为感动。据徐淦记述,羽太信子是“说不上几句像样的绍兴话”的。

当然在中日留学史上值得关注的就是,鲁迅的的大弟弟去了羽太信子,而信子的妹妹芳子,居然又成为周建人之发妻。周作人、建周人兄弟,先后娶了羽太家的姐妹信子和芳子,兄弟又成了连襟,这种事情,在中日联姻的历史上,实在少有。

据鲁迅母亲说,信子也不是过日子人家,老三周建人之妻芳子,长年和信子在一起,受信子影响很大,比如,贪享受、爱虚荣、怕艰苦,对周建人不够体贴,不太近人情,等等。总之没有什么好话。其他记载就阙如了。

后话:作为鲁迅之子,周海婴对北京八道湾周氏故居本来很有感情,1949年他曾经与朋友来到八道湾附近,被告知房子近在咫尺,他就非常高兴地走去看。当时周作人还在监禁中,家中只有羽太信子。但是,第一次见到周海婴的羽太信子,竟对晚辈破口大骂,使周海婴顿时厌烦,从此再未登门。

 

 

我在每日发新浪微博,它有我的新动向,新论心语,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推进你我的交流与传播

                               随时随地,实时沟通

                 孔健祥林微博——http://t.sina.com.cn/suwangkongz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