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健祥林
孔健祥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10
  • 关注人气:9,5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百姓缘何紧捂“钱袋子”?

(2009-12-10 00:36:56)
标签:

经济

财经

消费信心

最终消费率

储蓄存款

中国

孔健祥林

巨龙新闻

分类: 财经

中国百姓缘何紧捂“钱袋子”?

    过去有句老话:“钱是王八蛋,不花为啥赚?”现在的说法:“钱进储金罐,不花最保险”。

    本周的巨龙新闻还刊登出中国人不愿掏钱,不敢花钱的关键对策:一贯知足;二目远眺;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酒薄烟断;十分坦荡。

    中国评论家竹石健先生写道:大把掏钱才能顺利过冬,积极消费才能内需拉动,对今天的中国政府来讲,这一点十分重要。但奇怪的是,宏观到企业:分文不动;微观到个人:节衣缩食。中国的城市白领还出现“百元过一周”的行为艺术。

    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多,意味着老百姓家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而在储蓄额不断攀升的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数字显示,近5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分别为61.1%、59.8%、58.2%、55.5%、53.9%。10年来,中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将近20个百分点。2007年,中国国民消费只占GDP的百分之三十六。

    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消费信心缺乏让百姓裹足不前影响居民储蓄率高低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消费信心。

    大家都知道,在经济学中讲S等于I,也就是说,储蓄的金额和投资的金额要大致相等。中国人的储蓄率非常高,是百分之四十以上。现在日本的储蓄率在百分之十以下,而中国人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都存起来了。这部分出需要化为投资,包括设备投资、住宅投资和公共投资。近几年来,中国盖了许许多多住宅,工厂设备也明显改进,公共事业也不断得到拓展,但是个人消费还是相对少的。

    在美国,需求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消费,日本是百分之五十五左右,而中国的个人消费只占百分之四十左右,相对较少,这就形成问题。中国的建筑材料大量进口,但工业产品则大量出口。过去外国人谈到中国先想到“人海战术”,现在鸟枪换炮了,已从使用人的时代转化到了利用机器的时代。

    中国现在的出口是世界第一,包括GDP,远远超过了日本。就进口额来讲,相对较低,所以中国有大量的出口盈余。因为中国国内消费低,大部分产品卖到了国外,外汇储备量也越来越大。

    前不久,我与日本的副首相菅直人先生一同出演电视,他讲到,中国人那句话很好:“大雁高飞头雁领”,现在东亚就看中国了,中国、日本、韩国就好像是空中飞过的雁阵,大雁飞时都是排成一行,过去是日本飞在前面,而现在飞得最快的是中国,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头雁领队。也希望有钱的中国人多多消费,包括到日本来观光旅游,甚至购买不动产。

    谈到内需和消费,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的改革。虽然这些改革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从短期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消费信心的缺乏,使得老百姓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预防意识明显增强。

    一般来说,低龄及高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因而消费信心减弱,储蓄动机增强。而中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

    此外,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也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储蓄率居高不下,而消费支出却没有同比增长。这种情况下,除了提高收入,让老百姓手中有更多的钱外,排除非收入制约因素对刺激消费同样重要。非收入制约因素包括行业垄断、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产品不对路、供给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等。

                       住房、教育、医疗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

    近年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愿望,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据常州市城调队2005年的抽样资料,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19年共需投入基础教育费用约13.1万元,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

    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生活的承受能力。

    另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在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等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谁还敢随心所欲地花钱呢?

                      真正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

    去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有13万亿元,相对于中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拥有的存款超过了1万元。但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这表明,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

    受城乡人口比重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储户结构与收入也不对称。人数最多的中小储户,拥有的存款并不多。因此,真正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而真正有钱的人,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使用现有资本使财富增长,而不是先把手中的这桶金消费了。

    据分析,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银行储蓄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三个阶层对储蓄、消费、投资的行为有较大差别。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收入中用于日常消费的开支比例很小,更多的钱是用来投资的。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一些人就只能选择将钱存在银行里。对于中等收入阶层,日常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而新的享受性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加之高房价高教育费用等压力,这部分人的存款倾向增加。而低收入者由于许多方面都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即使有钱也尽量节约消费。

    还有中国人旧观念也影响着消费外,“存钱防病”、“存钱养老”、“存钱为下一代”也是限制消费的重大因素。当然,由于政府对公共事业上的投入不足,一个理性的国民就必须克制眼前的消费,而把大部分钱存进银行,以备未来生活所需,这也是国人不敢消费的直接原因。

    由此可见,要想让老百姓松开捂住钱袋的手,仅靠刺激内需要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让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有利于安民,让百姓有钱可用,并且用得放心,花得安心。

    2010年将是困难的一年,尽管有日本媒体大肆赞扬中国是“独善其身并一枝独秀”,但从整个世界来看,并不是很乐观。数字已经显明:美国的GDP占到世界四分之一,但经济危机已经让他的国内消费从百分之七十二高位滑下。这对过分依赖美国市场的商品出口过来讲,来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当然不是老生常谈,说一千道一万,拉动消费是关键。不管任何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增长,提振国内消费是重要任务。这在历史悠久的大中国是很不容易的事,因为要让普通中国人放心地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消费难上难,势必要改变中国社会目前的利益格局——首先是分配格局。这尽管必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的局面。

   提振内需,刺激消费:对中国的明年的经济任务,具体实现好还是相当困难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