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不久在日本电视节目上强烈谴责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并要求停止对中国人的侮辱。因为中国人要在东京繁华的池袋区建立中国城,上个月一些不良分子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集体抗议示威,并闯入池袋的中国店进行打砸抢……由此看来,日本是一个害怕中国的强盛与崛起,从心里不愿意接受中国人像当年那样,所到之处就把建立别有特色的“中华街”的事实,“有海水就有中国人,由中国餐馆就有中国城....”
大陆的狩猎民族和岛国的农耕民族永远格格不入,中国人四海为家,日本人聚囤生存....
一百多年前,日本是一个很能接受外国最新思想并且一心想脱亚入欧的发达国家,打开国门,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虚心模仿先进的欧美文明,以外国的尖端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样本,成功地打造了经济强国。
但是奇怪的是,当今天的中国强大起来,一大批中国人来日观光购物,一些华人要在他们的家门口,创建“中华街”时,一些日本人打心底接受不了,就带有特别的对中国人的偏见,非常“排外”地要将中国人赶出日本......
特别反常的是,就连最普通的小酒吧和洗澡堂门前屋内都立着“外国人不准入内”“此店不对中国人开放”的牌子,当然这些令人气愤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的媒体对中国人的偏见报道的影响有关。
近十多年来,中国国内的不法分子和当地的华人黑社会结合成立“日本洗劫团”,从北海道出发,到冲绳对日本的富人来个大清扫.....
我的合作伙伴即巨龙新闻社的社长宫尾俊辅先生就是一例,也不只是出于对办中国报纸的仇恨,还是对他人财富的涉猎,“国人洗劫团”竟然两次光顾宫尾先生的家,除了短裤和袜子之外,全部清洗一空地将他家的东西偷盗走。
正如日本警示厅的一级警官井上先生分析说,犯罪现场一看便知是谁所为。因为日本犯罪分子一般只瞄着现金和高贵品,不会动信用卡或家产。整个来个盗窃清洗的大多为外国人所作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外国人”的概念指的是不发达国家的公民,近年来也成为中国人的代表名词。看看有关犯罪的报道,一上来先提是外国人或黄种人,或直接将是中国人所为。日本人这股顽固的歧视外国人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国家管理者和日本媒体的背景。
但在日本毕竟还是有法可依的社会,任何敢有类似歧视行为的日本个人或店铺公司,一旦违规违法,都要付出一定损失费或赔偿。
值得庆贺的是,不久前,又一名在日华人第一个打赢了“外国人不准入内”的官司。
日本司法史无前例:一年打赢两场“排外”官司
在日本,目前外国人人数已经达到近200多万人,其中中国人达60万人之多。部分外国人已经加入日本国籍,他们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这些外国人却常
常被“拒之门外”,去年,一名华人来到东京都丰岛区的一家“斯纳库”夜总会喝酒,然而,到了晚上9时左右,“斯纳库”的负责人写了两张字条交给了这位华人。
一张写道:“我店原则上拒绝外国人入店,你是中国人,请迅速退出。”
另一张写道:“你曾给其他客人添麻烦,请不要再来第二次。”两份材料上都写上了日期和名字,还有签字盖章。这位华人当时接过纸条自动离去,过了不久,又再次来店,店长当即又一次阻止他入店。这位华人向他说明自己已加入日本国籍后,但仍然被禁止入店。
这位日本籍华人愤然之下,将这家“斯纳库”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店家方面否认因为这位华人是外国人而被禁止入店,“
斯纳库”解释说是因为这位华人给店中的小姐“添麻烦”,使“小姐不高兴”,因此才让他出去的。至于那两张纸条,是因为店家看这位华人来势很凶,怕有“黑道”背景,在“强迫下不得不写的”。
然而,日本的地方法庭却认为,两张纸条很具挑战性,很难说是在原告逼迫下唯唯诺诺写成的,因此法庭判处“斯纳库”方面违法。法官指出:这家店铺拒绝外国客人入内店,是没有正当理由的歧视做法,属于违法行为。因此,法庭判处店家和另一名当事人各向这位华人支付总计100万日元的精神损失赔偿费。
无独有偶,在北海道的一家浴室禁止一名日籍美国人进入,此案在打了三年半的官司后也由札幌法院二审宣判,驳回了浴室方面对一审的不服上诉,维持原告获赔300万日元的原判。
两家法院同时判处日本人侵犯外国人权属违法,这在日本讼诉史上还属值得瞩目的案例。此次官司的胜利是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解释,外国人有权利平等使用交通运输机构、宾馆、饮食店、咖啡店、剧场、公园等一般公众场所以及服务行业,并不可受到无理的歧视。
发达社会的落后现象:“排外”在日本服务业司空见惯
“日本人专用店”、“外国人不得入内”,这在日本的服务业司空见惯,随便翻看日本的报纸和媒体不时就能见到类似现象的报道。据报道,大阪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一家银行开户时,这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除了要他拿出正常需要出示的外国人登录证等证件以外,还要出示打工证。张宏再次到这家银行理论时,一位负责人居然说:“这是入管局的精神。”但是据了解,大阪入管局根本没有这个制度。
在日本最北部的海港小城纹别市霓虹灯闪耀的娱乐区里,酒吧老板和主顾们对那些相当有消费能力的俄罗斯客人避而不见,一家酒吧甚至挂出“不欢迎外国人”的牌子,原因是“日本顾客只要看到店里有俄罗斯人,就会砰一声关门走人”。在纹别这个人口只有2.7万的小城,商业区类似标志随处可见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十来年。
机构的歧视更可怕:法务省居然开网站检举“老外”
如果说国民对外国人的歧视是可怕的话,那么日本政府机构对外国人的歧视就更可怕了。日本在1995年就签署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但日本国会在公约的落实上一直拖拖拉拉。在这个强调大一统的国度,支持多样化和保护少数族群权益的人往往只占少数。因此,“禁止外国人禁入”标志便成了一种避免得罪本国顾客的可行手段,尤其在提供酒精和沐浴服务的场所。在最近一次民意调查中,三分之一的日本人认为不希望看到更多国外游客。日本法务省今年还专门开设一个网站,供网民检举令邻居觉得“不安”的外国人。比起那些诸如某公共场所不准外国人进入等事件,这种歧视更加名正言顺。
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如果日本政府真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从自身做起。特别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法规的时候,能将在日外国人的权益问题拿到议事日程中认真对待,形成法律条文、形成一种约束,这样也许能从根本上避免各种歧视外国人的问题发生。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日本政府的带头或者默许,促使各种损害外国人权益的行为不断发生,尤其像“入管局”、“警察局”、“看守所”等。
只有抗争才会有平等:旅日外国人开始拿起法律武器
对外国人歧视的不平等现象已经引起了日本主流媒体的重视。不久前,日本共同社发文称“外国人的劳动力支撑日本人的富裕生活”。共同社称:“据日本法务省的推测,过期非法滞留者大约25万人。政府近年来在推出将外国籍非法滞留者减半的计划,强化了管理。”
当然,日本媒体和有识之士的反省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日本的外国人努力抗争的结果。
现在,已经加入日本籍的美国公民奥尔德温克和来自德国的化学教授奥拉夫·卡特豪斯、加拿大英语教师詹姆斯·埃里克森联手组成了一个外国人权利捍卫小组,向带有排外色彩的招牌发难。39岁的教授奥尔德温克则决心和日本的一家自助餐厅斗到底。他先找经理理论,很快就忍不住大发脾气,不得不冲到室外冷静冷静。再进去时,那块牌子不见了。在日本的中国,韩国、欧美等外国人组织也要状告政府对日本种族歧视坐视不管的态度。
事实上,日本社会侵犯外国人人权现象,一直受到社会的谴责。就拿我这次参加的节目来讲,有近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名外国人登台谴责日本人的偏见和歧视,二个小时黄金段节目收视率竟达百分之十五,可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日本人只口头上讲国际化,实际上,相差甚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