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物质转化规律》教学反思

(2013-05-12 21:43:23)
标签:

转载

《物质转化规律》选自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是初中阶段所学化学内容的总结,是所有物质之间转化规律的系统性学习,使学生在前面阶段所学的零散知识成为一个整体,构建知识的体系。这节课上的是“八圈图”,里面涉及十大成盐规律,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沉闷的理论教学课。而且学生普遍反映书上的图太繁,实在看不明白,根本不愿意去看。这节课要放在课改前,那可是化学老师奉为经典的内容,会一条条、一点点分析,要求学生写、记、背、默。但新教材弱化记忆性、规律性教学,强调科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流程简析

基于以上认识,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

1.化学方程式的听写。以10分钟时间听写学过的、本节课要用的16个化学方程式。

2.板书关于物质分类及转化的几个名词。

金属 →金属氧化物→碱→盐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3.学生画“八圈图”。 我告诉学生:书上那个图,是别人画的,我们看不懂。现在祝老师教你们自己画!学生“八圈图”的积极性马上有了。“八圈图”嘛,简单!黑板上不是有八个名词嘛,每个词上画一个圈,不就有了?!学生哄堂大笑:这么简单?!当然不是!既然是图,光有圈不行,还得有线!接着,就和学生一起,画上四条竖线、四条交叉线、两条弯曲线---八圈图完成了!十大成盐规律也有了。学生挺有成就感的。

三、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一气呵成,师生互动比较好(毕竟是一手带上来的),是比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但由于学生对反应规律不够熟悉,有些思维不是很灵、习惯被动接受的学生会感觉我过于快速,来不及做笔记。而且有些规律涉及适用范围问题,学生知识的面不够广、度不够深,对于一些喜欢追根究底的学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困惑。所以,我在想,也许以后根本不用提出“八圈图”这个词,对规律性教学还要再淡化。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