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月相

(2010-11-13 12:17:43)
标签:

杂谈

    你会推算“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月相吗?

   张继夜泊枫桥到底时阴历秋月哪一天?当天的月相究竟怎样?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挖掘诗中描述的“夜半”和“月落”的两个“隐含条件”,结合月相周期性变化,可以推算出该日的大概日期和月相。

 一月中,每天月出、月没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每天约推迟50分钟。因为地球自转周期为24.2422小时,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9.5306日,每天月出时间相差24.2422÷29.5306≈0.8209时≈49.25分。假如某地十五的月亮晚上十八时升起,午夜月上中天,凌晨六时月落,那么“夜半”时“月落”显然不是十五的满月,应该是比十五提前6小时×60分/小时÷50分/天=7.2天(7或8天),15天—7天(或8天)= 8天(或7天),也就是说张继夜泊枫桥的日期可能是阴历某年晚秋的初七或初八,那时的月相是上弦月(first quarter moon)。

 这里要温馨提醒画家,当给《枫桥夜泊》配上插图时,最好画上弦月。至于张继夜泊枫桥的确切时间尚未考证核实。

下面对月相变化(Phases of the moon)做一个总结

月相变化的周期: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即朔→望→朔    朔望月≈29.5天(农历月)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

 

1、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2、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1、朔、望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二者的月相有何区别?

  朔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为新月:望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为满月。

2、上弦月、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日、月、地成直角。

3、上半月月相和下半月月相亮面朝向有何不同?

         ——上半月月相,亮面朝西

                下半月月相,亮面朝东

 

 

 

 

月相

 

月出

 

月落

 

同太阳出没的比较

 

夜晚见月情形

 

上弦

 

正午

 

半夜

 

迟升后落

 

上半夜西天

 

 

 

 

 

月相

 

月出

 

月落

 

同太阳出没的比较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清晨

 

黄昏

 

同升同落

 

彻夜不见

 

满月

 

黄昏

 

清晨

 

此起彼落

 

彻夜可见

 

下弦

 

半夜

 

正午

 

先升先落

 

下半夜东天

 

 

 

 

 

 

月相

 

日月地位置关系

 

日期

 

视形状

 

月出

 

月落

 

同太阳出没比较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直线,月居中

 

初一

 

不可见

 

清晨

 

黄昏

 

同升同落

 

彻夜不见

 

上弦

 

直角,日在月以西

 

初七

初八

 

半圆

亮面

朝西

 

正午

 

半夜

 

迟升后落

 

上半夜西天

 

满月

 

直线,地居中

 

十五

十六

 

 

黄昏

 

清晨

 

此起彼落

 

通宵可见

 

 

直角,日在月以东

 

二十二二十三

 

半圆

亮面

朝东

 

半夜

 

正午

 

早升先落

 

下半夜东天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下列诗句所表示的月相: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渐亏蛾眉月 即残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3 日食与月食

 

 

 

 

 

日  

 

月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朔(新月)

 

望(满月)

 

类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月全食、月偏食

 

形成原因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潮汐

大洋海水在月球、太阳引潮力(tide - raising force)作用下引起周期性的海面升降涨落现象,称为潮汐现象。

月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约为24小时50分,这期间地球表面上同一地点发生两次涨潮(high tide)、两次落潮(low tide),因此,地球表面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大潮(spring tides)时间:农历月初和月半

小潮(neap tides) 时间:农历初七、八, 二十二、二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