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2009-08-05 10:46:32)
标签:

杂谈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2.认知主义:基于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我们观察到的行为可用来分析了学习者内心的变化。

3.建构主义: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计划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解决问题。

一: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巴浦落夫:原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以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著名,著名的实验是以食物、狗、铃声展开的。

桑代克:他尝试用精密科学解决教育问题,存在的事物存在于可被测量的一定量中。他的理论(联接主义理论)声明:学习是由刺激和反应的连接构成。

华生:华生的实验是一个小孩子和一只白色的猫,当小孩摸猫的时候就制造一突然的噪音,于是孩子就害怕猫了(之前他是不害怕的)。华生的实验表明在对于一定刺激的情感反应中条件的角色,可解释人们恐惧、偏见的形成。

斯金纳:他的理论着眼于看得见的行为的变化,忽视了人头脑中的变化过程。他的书《科学与人类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作用于法律,宗教,教育,经济的原则。斯金纳的工作不同于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前辈,他研究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发现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托尔曼在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发现老鼠在实验中表现出在利用认知地图走迷宫。当把迷宫的一部分关闭,老鼠并没有显得惊慌失措,好象它知道关闭的那部分本来就是走不通的,在视觉上,老鼠不可能看到那条路是行不通的,但它仍然选择走一条较长的路线,它知道那会是出路。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主义承认强化的重要性,但它更倾向于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认知结构的获得和重组。

认知心理学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950美国掀起了一场认知革命,其中皮亚杰(Jean Piaget)有教大影响的。

三:建构主义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分为现实的建构主义与激进的建构主义。与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包含“学习的含义”及“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文字、图象、实物、CAI、网络等),通过意义建构方式主动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三大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历史。

1.行为主义和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学机器的产生、程序教学思想、个别化方法教学、在现代社会中CAI的教学设计也从相当程度上秉承了行为主义的思想。

2.认知主义与教学设计

先行组织者、记忆帮助术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由浅入深的策略都是来自与认知主义理论的影响。在认知主义影响下的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原则、重视环境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和自主的原则。

3.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与现代教学设计系统是不相一致的,具体表现在: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者怎样决定学习成果呢?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工具和结果不易测量而且不同学习者所需要的工具和学习的结果也不相同。这种不一致引发教学设计专家之间的一场争论,其核心问题是,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能否共处?

一种观点认为,建构主义根本不能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相容,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基于客观主义的,要追求一种可显的、可控的学习效果,而建构主义非客观主义的立场是与这一点根本相违背的,它强调学习效果是自我建构的,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是不能引入教学设计理论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建构主义对一些复杂学习领域、高级学习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比较适合的,他可以以一种“新的心理集”的方式引进教学设计领域,可弥补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分离与简化教学内容的局限(Reigeluth,Wilson,Jonasson)。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可发生在如下学习环境中:

1. 用多种方法表现现实世界,避免用过度单纯地表现复杂的现实世界。

2. 提供可信的工作——融入情景中的。

3. 提供现实世界基于案例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事先就决定了教学顺序。

4. 培养沉思练习。

5. 促进(enable)基于情景和基于内容的知识建构.

6. 支持通过协商地协作地建构知识。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实践

教学设计可以被概括为三种活动:教学分析活动、教学决策活动和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活动。其中分析是决策和评价的基础和前提。而分析活动通常是以原子论为指导思想的,即要鉴别和分解出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的作用是用于指导实践,是应用理论,而不仅只是纯粹的理论。试图将教学设计与某个理论联结起来就象是将学校与现实世界联结起来一样。我们在学校环境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不是总能适应我们在社会的需要,就像理论不是总能应用于实践。从实用的观点来看,教学设计者的工作是要发现哪些因素是起作用的,我们怎样去利用他们。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我们怎样将他们与教学设计联系起来。首先,我们不应该屏弃系统方法,但我们必须调整它以适应设计需要。我们必须同意根据学习环境来确定哪种学习方法是最适合的。并不存在绝对优或绝对劣的学习方法,一些学习问题是需要讲解,而另一些问题适合由学生来控制学习环境。

行为主义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即进行“知道是什么” (knowing what)的教学内容时是很有效的。认知主义策略在需要定义事实和规则的问题解决策略中很有用。(knowing how)。建构主义策略特别适合用在不清楚的问题通过在活动中反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