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埃及记(十二)

(2010-05-09 16:44:39)
标签:

宗教

信仰

伊斯兰教徒

穆罕默德·阿里

埃及

旅游

http://s5/middle/608ae055g8625597ec6b4&690
萨拉丁城堡,记不记得《007》有一集是在这里取景的?


http://s10/middle/608ae055g862556560919&690 穆罕默德 阿里清真寺

http://s7/middle/608ae055g86256e6aa7e6&690 游客如织的清真寺大门。

http://s12/middle/608ae055g86255aed004b&690
清真寺的走廊顶部。


http://s4/middle/608ae055g862562acaec3&690 看到有人一只手拿着鞋子了吧。这里要脱鞋的,清真寺的中间是一个亭子。

http://s16/middle/608ae055g86256448958f&690
穆罕默德 阿里的坟,在清真寺里面。


http://s1/middle/608ae055g862567eb5c90&690 阿訇的讲坛。

http://s15/middle/608ae055g862569d3ae0e&690
金碧辉煌的屋顶。


http://s10/middle/608ae055g86256d48a5e9&690 在清真寺看开罗全景。

http://s14/middle/608ae055g862552858dcd&690 一批学生看到我们,兴奋的打招呼。他们不停的叫“hello, what's your name?”。

http://s2/middle/608ae055g862575a0e231&690 动迁?旧区改造?

http://s9/middle/608ae055g8625708fe948&690 萨拉丁城堡。

http://s8/middle/608ae055g86255eae4287&690 还是城堡的外景。

http://s12/middle/608ae055g862578e834eb&690 开罗景色,不客气的说,让我想起了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http://s8/middle/608ae055g86256f6dff87&690  不能进入,大家拿起相机拍萨拉丁城堡的外景。
 http://s14/middle/608ae055g86259fad2ced&690
开罗到处都是这样的清真寺。

4月3日,早饭后去参观萨拉丁城堡和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萨拉丁城堡的历史:

公元10世纪开始,埃及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阻碍了基督教东扩,阻挡了基督教徒到圣城耶路撒冷朝圣。

(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已经赶走了罗马人,占领埃及,所以此时的埃及已是彻头彻尾的伊斯兰国家),

1096年起,罗马教皇在之后的200年间总共发起八次十字军东征"圣战"。

(你不让我朝圣,我就打你,当然也得顺手牵羊带走点财宝哈。)

1164年至1169年,埃及被十字军占领。

(怎么和几次中东战争一样的没出息?)

而后,一个英雄,萨拉丁,击退了十字军,保全了开罗。

(埃及人民翘首期盼,终于等到了救世主。)

1171年,战争胜利后,萨拉丁废黜当时的法蒂玛王朝,建立阿尤布王朝,自任第一任“苏丹”,建萨拉丁城堡作为自己的皇宫。

(我打赢了嘛,打赢了我当然要做皇帝咯,打赢了难道还让你继续做皇帝我做大臣?篡位?哼,我不会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也一定不是最后一个。)

不过,现在的萨拉丁城堡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这段历史,而是因为《007》系列是有一集是这里取景的。呵呵,好莱坞的影响远远大于历史知识啊。

萨拉丁城堡不对游客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就在萨拉丁城堡旁边,建于1830年。

这座清真寺是标准的土耳其建筑,仔细看看简直就是土耳其蓝色清真寺的山寨版。埃及怎么会有土耳其建筑呢?

原来,19世纪初的埃及已经沦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所以建筑就是拜占庭风格。

(埃及是个大舞台,统治者你方唱罢我登场)。

此时的埃及总督叫穆罕默德·阿里(已经说了阿拉伯人不是叫穆罕默德就是叫阿里,这个人倒好,两个名字加在一起用),这个穆罕默德·阿里于1849年死在这里,所以这个清真寺就以他命名了。

进入清真寺是有着装要求的,穿短裙或袒胸露背的女子会被要求披上他们准备的绿色长袍,这个长袍又旧又破,估计很多游客穿过,也不洗,看上去挺恶心的样子。还好还好,我穿的T恤和长裤,不用麻烦。

另外一个要求是脱鞋,这个我有心理准备,在马来西亚的清真寺,泰国的寺庙都要求脱鞋的,没啥,脱就是了。

然而,在马来西亚和泰国,需要脱鞋的地方,要么人少,鞋子就放在门口;要么人多,有专门的鞋子寄存处。埃及则不一样,这里人多,鞋子不能放在门口,会被偷,但却没地方寄存,游客必须把鞋子拿在手里,搞笑吧?

好啦,我看到很多很多人一只手拿着一双鞋子,另外一只手拿着相机拍照,卡片机还好啦,单反就辛苦咯,呵呵,简直就是锻炼哈。

有办法解决吗?有。你可以不脱鞋,穿他们的鞋套进去。鞋套就是那种蓝色的,一次性的,参观名人故居或者样板房的时候使用的。一双鞋套多少钱,当然又是“one dollar”。

观察了一下,这双鞋套是重复使用的,后面的游客用前面游客脱下来的鞋套。

我来计算下,以一双鞋套平均0.05元人民币计算(这个是淘宝上的价格,成本价更加便宜),一双鞋套使用三次的话,利润率就是:

(1×6.8(姑且用这个汇率)×3-0.05)/0.05=40,700%

这个世界上除了军火和毒品,还有什么东西一本万利?答案是:埃及的鞋套。

当然咯,我们中国人多精明,怎么会上套?花钱买鞋套的都是欧美人。

清真寺内部金碧辉煌,然而伊斯兰教是不拜偶像的,所以这里没有神像或菩萨,教徒们就席地而坐,听阿訇讲经。

导游阿巴斯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让我们围坐起来,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伊斯兰教的知识。

首先,伊斯兰教徒每天要祷告五次,每次4分钟,与安拉交流,跪拜的方向是麦加。

(大学里面曾经看到过阿拉伯留学生祷告,都是朝西跪拜的,那时候还以为伊斯兰教祷告就是朝西的,呵呵,其实在中国才是向西,在埃及就是向东啦。这次纠正了错误认识)

伊斯兰教徒认为富人应该向穷人施舍,施舍的尺寸是收入的2.5%(比基督教的什一税轻些哈),无论被施舍者还是施舍者都认为这是一种荣耀,所以被施舍者也可以索要。(哈哈,原来无处不在的“one dollar”背后是有宗教教义支持的哦)

在身体健康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一生中到麦加朝觐一次。(和藏传佛教有相似之处嘛)

每年有一个月要斋戒,白天戒食戒饮戒欲,晚上开戒。(基督教也有禁食的说法,传说耶稣就是禁食30天后悟出的神的真理。看来伊斯兰教在这方面和基督教又有相似点了。)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伊斯兰教是不传教的。如果你有兴趣,教徒和阿訇有义务教导你。但是如果你没兴趣,伊斯兰教徒是不能向你宣传自己的教义的。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中华大地上有这么多天主教或基督教传教士留下的痕迹,但从没听说过伊斯兰教徒来传教的。

一直以来,对于伊斯兰教我都有一些恐惧的感觉,因为太多的恐怖主义是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发起的。就在到达埃及的当天,俄罗斯地铁发生爆炸惨案,作案者是被成为“黑寡妇”的车臣伊斯兰教极端分子。

于是我问导游,对待美国和以色列,埃及人是什么态度,对于“911”事件他们是否感到庆幸?

阿巴斯回答说,《古兰经》里要求打仗时不得杀戮妇女,孩童,老人以及大树,所以,对于杀及无辜的“911”事件,真正的伊斯兰教徒是很不齿的。

阿拉伯世界和美以历来有仇恨,但只是仇恨政府,对于美国游客,还是欢迎的。(当然咯,无论埃及如何仇恨美国,对绿色的美钞还是喜爱有加的嘛。)

我于是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对于哪种宗教而言,自称是信徒的都有三种人:

第一种,真正的信徒,虔诚诵经,虔诚礼拜,真心忏悔,真诚拜神。对于这种人,我一直是很尊敬的。他们或献身慈善事业,或积极传播教义,或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他们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一群人。

第二种,把宗教当作贿赂的,就是周立波说的那种给菩萨500块,问菩萨要500万的人。我相信这种人其实是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不过,这些人对社会没什么危害,菩萨也好,上帝也好,安拉也好,都不会愚蠢到收受他们的贿赂。就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贿赂美梦中吧。

第三种,极端宗教分子,利用宗教的外衣,干出令人不齿的勾当。古有十字军东征,今有伊斯兰教恐怖主义。他们或者根本不信仰宗教,或者走火入魔,他们泯灭良心,违背道德底线,这类人是最可怕的。

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或许,宗教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伊斯兰教也许不是那么恐怖的。

反观现代中国,人们要么信仰缺失,要么只信仰金钱。二奶,富二代居然成了羡慕的对象,获得金钱的同时失去的是灵魂,那才是真正可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