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幼儿园 |
分类: 家长提问与回答 |
这是在妈妈公主团里面的一个对话内容,有关要不要给孩子的老师送礼。希望我们讨论的过程和内容对妈妈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R 妈妈:妈妈们,请教一下,你们给幼儿园老师都送礼吗?我家孩子9月入园至今什么都没送,感觉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昨天去接孩子时发现,对比另一个此前已经两三周没去且始终不肯午睡的孩子,老师态度差别好大。的确她家送礼了是我的猜测,因为以前老师为那孩子不肯午睡很恼火的,多次批评,昨天却发现老师笑的跟花一样跟她妈妈说:中午又没睡。
老师说我家孩子昨天中午吃饭,叫他坐椅子上,他不坐,围着桌子转圈。说常常叫他他不搭理。老师说他如果再这样,以后他叫老师,老师也不会理他的。哎呀我心里还是比较觉着有压力!
佩蓉:大家需要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资不多,所以对她们的专业程度期待也不能太高。反而她们需要我们的爱、关怀、与帮助呢!
R
妈妈:我不愿意出于恐惧心理而送礼,我愿意有一天出于感恩送。目前能想到的就是看看能否主动帮老师多分担一些幼儿园的工作,其它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也真的会担心老师在幼儿园孤立孩子。
Y
妈妈:我问过当老师的朋友关于送礼的问题,她说老师不会因为谁没有送礼而有意的孤立谁。就像佩蓉姐说的,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然后你会发现因为自己的改变对方会有变化。佩蓉姐当初被老师叫家长的时候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天使…
F
妈妈:这是孩子送给老师的教师节礼物,每个老师一幅画,画到夜里12点,老师们被感动了。起先我们刚升到大班,老师不熟悉,对孩子们也不了解,老师给我说过好几次,说孩子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我知道那是因为老师不了解孩子,不熟悉。慢慢地,通过这些互动,老师们越来越接纳他,也喜欢他。我们没有送物质的礼。我想说
没有完美小孩,也没有完美老师,我们先去爱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R
妈妈:最近在和孩子讲幼儿园和家的区别,也在反省自己教育是否哪里有问题。我家孩子,不要说老师,说实话,就是我这当妈妈的都曾经怀疑过他是否智力有问题,但是做智力测试都是正常的。
佩蓉:哎呀,我的孩子们每个到了三、四年级都还在担忧他们智能是否正常!担忧好像是妈妈们的专长!要是孩子测试是正常的,妈妈需要多肯定孩子,多努力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就没有时间去担忧孩子是否正常了。而且谁来定义“正常”呢?没有人的内心深处想要成为一个正常人,而是想被肯定是一个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人。不要太在意孩子是否能够达到“正常”的标准,而是多花时间去发现他的“非凡、特别、和不正常”吧!
R
妈妈:没想到佩蓉姐你也曾有这样的担忧。老师昨天和讲了几遍说他听不懂话,比他小的孩子都知道配合,只有他,远远叫他过来就是不肯听,不搭理。说肯定是我在家什么都包办(我不这么认为)。可我回家问他是否听懂老师在讲什么,他说他听懂了但是他不想做,问为什么,就不理我了。
我也觉着是老师不是太熟悉他情况,但是老师似乎不太听我解释,我说他是慢热的孩子,他适应需要的时间通常会比其它孩子久一些。但老师说他不是,理由是他会跟其它孩子起哄。
佩蓉:我们往往会从自我的眼光看老师,而不是从他们的需要来看待老师的诉苦。老师是否不需要我们来跟他解释我们的孩子如何特别或者需要她们去消耗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观察我们的孩子,而是需要我们理解她们如何的辛苦和困难,如何已经为我们的孩子耗尽体力了,如何需要我们的关怀和体谅?
幼儿园老师真的没有那么的专业,她们真的也还需要成长,也需要我们的关爱。
孩子不肯听老师的,也可能是他们不喜欢老师,然后要是老师和孩子越对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作为中间者,我们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制造良性循环,让双方能够开始对对方产生好感,然后开始喜欢对方。感受好了以后你会发现突然间老师对孩子的缺点包容了,孩子也很想在教室里表现好来讨好老师了。所以其实我们做妈妈的需要做的就是外交官的工作,不是教育专家。
R
妈妈:外交官,而不是教育专家!这个角度从来没想到。我似乎一直都想当教育专家呢!
佩蓉:教育专家高高在上,但是外交官谦卑友善,不会让人反感或抵触。
Z
妈妈:亲爱的,我看了你得问题还挺有感触的,@蒋佩蓉 的外交官的定位非常精准。我以前常常想自己如何才能够成为老师的合作者,而不是老师的评判者。所以在接孩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看老师有时间的话会跟他聊一聊天,问问他最近家里怎么样,也会问问最近班上小朋友看起来变多了,你们会不会更累之类的话题,然后老师就会给你来讲讲他的困难和不容易,我就会跟老师共情。有这个基础之后,我儿子他们班的老师特别愿意听我讲话,在探讨我们家小
K
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的时候,我也会给到一些建议他们都很愿意采纳。今年他们主动邀请我成为学校家委会的会员,参与学校事情的一些讨论。
然后在孩子方面,我们家是特别小就开始教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和感受,一开始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跟老师说;谢谢,老师你好辛苦。然后老师就很惊讶嘛,也会对他态度更好。到现在他们就会彼此之间经常表达爱。我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就经常跟我讲,我觉得老师好爱我。
然后我们家一分钱的礼也没有送过。
我平时做的训练是让孩子去表达他的情绪。他感受到爱之后他就很容易表达出来。国庆去一个面包店他吃面包噎着了,一个店员赶紧地给他一点水,然后他就跟我讲妈妈那个阿姨好爱我。
A
妈妈:佩蓉姐当初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换位思考;与其说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不如自己先做好孩子的工作,让他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另外,我的一点心得:我们要和老师要站在同一条线上。让孩子知道他需要爱每一位老师,即使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但从家长的角度,至少让他知道妈妈的爱心,从而让他学习宽容和大度。
R
妈妈:我家孩子从小就是高需求宝宝,这三年带的很辛苦,常常会被搞得很抓狂崩溃,所以一方面承认孩子不让老师省心,另一方面也很担心老师会对他不耐烦。当老师开始越来越多次对我讲他哪里哪里不好时,心里的弦也是越绷越紧,尤其老师讲的都是我没带好孩子造成的后,心理压力更大了!
觉着自己好失败。
A
妈妈:没事的。建议看一下《你很特别》那本绘本。孩子都是各有特点的,我们要静下心来,善于发现啊。要让你的孩子知道,无论他是怎样的孩子,你都会爱他关心他。可以念给他听,多念几次。
R
妈妈:是的,昨天老师当他面说完问题以后走了,我就跟他讲:不管你什么样,不管你做的好不好,爸爸妈妈都爱你,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儿子。
A
妈妈:送完孩子,多和老师交流。看看老师想让你在家或平时如何需要你的配合。
R
妈妈:这两天几个家人都说要我放下身段赶紧给老师送礼去,弄得我心理更乱了。
A
妈妈:不用刻意送礼。偶尔可以自制些小礼物让孩子带给老师,表达爱和谢意。
Z
妈妈:或者出去玩了给朋友带礼物的时候给老师也带一份。
A
妈妈:和老师沟通一下,说明一下,你会回家留意他的行为,配合老师纠正。不过,真的要想一些办法在家里纠正一下孩子的一些习惯和做法。特别是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还是要注意一下。
佩蓉的总结:其实,“送礼”只是爱的五种语言里面的其中之一。要是出发点是恐惧,就变成贿赂或讨好,而且让孩子觉得自己本身没有能力让老师对自己满意,而是需要外在的补贴或帮助才能让自己显得可爱。要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出于爱心和感恩,没有任何期待或代价,我们的付出就是一个爱的表达与流露。从这个角度来看,“送礼”不一定会让老师感受到爱。上面的几个妈妈的例子里面也有言语的肯定,服务的行动(画画),还有高质量的时间(问候老师,跟老师聊天)。
希望我们家长跟老师培养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尊重、欣赏,和帮助的友谊,而不是一个互不信任、互相质疑、需要外在物质来维护的关系。以至于担忧老师会不会给孩子找麻烦,家长们可否琢磨老师会不会从全班的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关爱?这样,送礼不送礼,公平不公平,就不会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