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管教 |
分类: 家长提问与回答 |
http://s11/mw690/608aa633g7b15ac802dda&690三岁半孩子不讲理,在公共场所哭闹" TITLE="管教的问答1:
一个微博粉丝的问题:
“儿子跟销售员承诺只是用手轻轻扶着方向盘不再转动了,可他只是个三岁半的孩子,一分钟不到又去转动方向盘,销售人员再次劝我把他抱下来。我去抱他时他就很生气,我说着我们回家吧便把他抱下来了,这下他大发脾气朝我挥舞手臂,我便拉着先生说我们走吧,儿子便连哭带喊地跟着来了……到了停车场,我试图跟他讲道理,可他愈演愈烈,大声哭叫。我实在是无法再忍受,便把他拉到一根立柱后面打了他的屁股。其实,我本身是高中教师,我知道打是不理智的做法,可是此情此景,我实在无计可施。回家后我们夫妻俩同儿子一起平心静气地谈论了那件事,儿子也知道自己错了、自知很无理。儿子每次错误之后能自知,可就是当时控制不了自己。”
以下是我的回答:
这是从《佩蓉教孩子学礼仪》里面的儿童年龄段发育表格给3-6岁孩子的一些特征(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研究):
认知发展:
与外界的联系:
社交能力的发育:
教育策略:
看来你的孩子行为和反应比较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他还无法控制自己,还没有受到足够多的延迟满足训练来使他拒绝眼前的诱惑。孩子实现承诺不去动方向盘,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具体的,更多的奖励(在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自制行为的赞赏还不足以成为“奖励”,因为对孩子来说过度抽象和模糊)。要是在当时孩子做出承诺以后,家长可以马上把孩子带走,或者承诺要是 X分钟以内不再碰方向盘,就会得到什么具体的奖励,然后用很具体的提醒(小小的定时器可以随身携带,或者手机也都有闹钟的功能或 app定时软件)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孩子也要同意,要是没有达到目标,也就是没控制住自己,那么他愿意马上离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家不会用一个物品来“贿赂”,而是帮助孩子累积家里杯子里的玻璃珠(然后累积了足够玻璃珠以后可以交换以前约定的比较大的特权或物品)。孩子比较大了以后,他们不使用杯子了,而是表格里面累积的贴纸。当孩子达到目标以后,不仅要给他奖励,也用拥抱和言语来肯定孩子的自制能力,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是孩子失败了,家长可以表达遗憾与失望,然后跟孩子说,“这次没有达到目标,很遗憾,但是爸爸妈妈认为,可能是目标时间太长了。下次我们调整时间,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行!” 然后根据孩子事先的承诺,马上冷静地带他离开。要是孩子哭闹,接受他的失落,也认可失败的痛苦,但是绝不能妥协 -- 让孩子回去动或转动方向盘。有情绪是自然的,可以允许孩子在一个不打扰大众的地方发泄或表达。有些家庭选择使用体罚 -- 在离开大众的场地(比如洗手间),我们会问孩子愿意在定时器指定的时间内选择停止哭闹还是要木勺先生,然后根据孩子的选择来跟进。体罚的前提是家长不能有情绪,而是冷静的执行,然后当孩子冷静下来以后,用爱与拥抱结尾(更多有关管教的内容在这篇博客里:《管教塑造人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s2vh.html)
要是孩子在家里已经有了延迟满足的体验与训练,去外面的时候遇到这种挑战时,孩子就知道这个游戏规则是什么,也会欣然迎接挑战,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周末有位家长跟我说,上周我给她建议使用定时器以后,孩子就爱上了它,天天找机会要“赢过定时器”,拖拉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孩子也积极起来了。训练孩子是通过外在的奖赏/惩罚的具体后果来塑造外在的行为,但是不能停留在这里。等到孩子过了6岁以后,能够渐渐体会到因果关系,就能理解有些外在的行为能够带来内心的快乐,就会让这些自己渐渐珍惜的良好行为成为习惯,进而在长大以后形成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这时,父母给出的外在的奖赏/惩罚就可以渐渐像自行车的辅助轮一样,从具体的物品或体验转化成言语的肯定或表情的否定,到了最后成为孩子内心的主动力。这是一个过程。父母起步加工的“后果”只是一个最初的辅助轮。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院做过一项关于600多个4~6岁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在研究中,桌上是可口诱人的零食(糖果、饼干、棉花糖等等),孩子们被要求:大人返回房间之前不能吃这些零食。离开房间的大人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可以等他15分钟后回来再吃,那么,他们将会被奖赏更多更好吃的零食。结果,1/3的学前儿童能够不吃原有的零食,成功地等大人回来。
透过一个单面镜,研究者们观察到这些孩子想出了各式各样的办法来帮助自己不去碰零食,从唱歌到绕着房间溜达看墙,乃至自己跟自己数数和说话。在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阻止自己只注意房间里唯一的目标(这也是诱惑的巨大来源)方面,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孩子都极具创意。他们在等着更大的、尚未看见的奖赏,并愿意为等它的到来而控制自己眼前狂热的欲望。
同样这些孩子在1988年被追踪研究,那些能够成功地掌握延迟满足技能的孩子被测定为拥有显著的更高的能力。
这同一群1/3的孩子在1990年有更高的SAT (美国的高考)分数,更好的学校表现,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在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上,他们的发生率也低很多,因而享受着更高品质的生活。[1]
有些专家反对这种“动物化的奖赏与惩罚”,觉得这样没有人性,但是对于如何塑造与引导孩子内心愿意主动向善的动机,却不给予家长具体的建议。世界的运转到处都是奖赏与惩罚,孩子无法避免这样的规则。
进入社会,在单位里有奖金制度,也会因为任务的失顾而扣工资或失去工作。申请大学或工作也会因为自己准备不足而失去入门机会。不让孩子学会如何积极地运用奖赏与惩罚来建立自己的良好动机,就等于是白白地把一辆奔驰轿车放在车库里不开。以后,学校、社会,尤其是有各种企图和动机的商人,会利用奖赏和惩罚的原理来诱惑孩子们去成就一些有功利倾向的商业目标。我们要等到那时才让社会来管教我们的孩子,还是从小就在我们充满接纳与关爱的家庭环境里面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有巨大的耐心,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跌倒、失败、爬起来,然后重新再来……但是这个代价绝对是值得付出的,因为孩子们越大就越能看到,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与欲望,从而能获得更大、更深的快乐。
[1] Mischel, Walter; Ebbe B. Ebbesen, Antonette Raskoff Zeiss (1972). "Cognitive and attentional mechanism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sey, B. J.; L. H. Somerville, I. H. Gotlib, O. Ayduk, N. T. Franklin, M. K. Askren, J. Jonides, M. G. Berman, N. L. Wilson, T. Teslovich, G. Glover, V. Zayas, W. Mischel, Y. Shoda (August 29, 2011). "From the Cover: Behavio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40 years late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