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与家庭的遗弃
(2012-02-08 10:35:17)
标签:
家庭育儿成长生活 |
分类: 家庭 |
我有时会被家长问有关网络游戏上瘾有没有解决的方法或手段。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但要任何人给一个简单的回答与解决方法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家长要是不愿意回头补课,还给孩子童年缺乏的亲子关系,问题是没有任何从根基可以解决的捷径。家长需要弥补的洞是遗弃给孩子带来的孤单。一个成人在孩子身边看电视,报纸,电脑,却没有给孩子他自己的专注 (emotionally unavailable) 也算是一种遗弃。家长跟孩子建立关系给与的时间,需要“质”,也需要“量”来衡量。家长给与孩子的自己,是一个完全接纳,没有外在条件的自己。
我不喜欢给“一个方法,万家能用”的答案,但是希望下面布朗萧写的这些内容能够给有这样孩子的家长带来一些洞察,成为自己可用的工具来调整家庭生活,开始用健康的亲密家人关系来代替病态的关系。就像孩子的童年不是一两天就能塑造的,要重新建立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个过程也不是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家长需要有耐心,也要有长期时间付出的打算。文章里面所说的东西(比如工作,食物,等)在妥当的使用时都能成为我们的祝福,可以自由的享受,但是要是用它们来逃避自己的孤单,就会成为一个上瘾的工具。我们家不极端的排斥电脑,电视,或这些游戏,因为它们都是中性的工具,但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关系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工具的关系。我们家的原则是:“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他的辖制。”,因为《爱是给与恩典与接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r61n.html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对于强迫上瘾行为的定义是:“与任何一种能变迁心境,却有损生命的事物之间的病态关系。”这种病态关系的建立,基本上是出于被父母的遗弃而产生的羞愧感。(佩蓉注:这句话在中文书本翻译错误,我根据英文原文重新翻译)
你大概注意到我将强迫性及上瘾行为视为同义词使用。上瘾行为经常限于化学品的成因,包括尼古丁,食物,毒品,酒精等,事实上它也包括其他成因行为,例如,对于工作,发怒,兴奋,性行为等的沉迷上瘾。因为性接触,赌博,工作成就,宗教狂热,正义感,恋爱等,均能造成身体化学变化而影响心情,这种种癖好与吸毒所造成的身心改变是十分类似的。据我了解,所有上瘾行为皆为了逃避自己不能接受的感觉;然而,这种逃避的做法往往造成更多损害生命的结果。。。
我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之一即为强迫性/上瘾行为。这些行为视我们的心胸变得狭窄,意志变得残缺。我们的生活不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被迫和失控的意外,我们也不再拥有自由。。。
我发现旧有上瘾的概念过分狭窄。事实上,当我们在治疗吸毒或酗酒的青少年时,也必须同时治疗他们的父母及家庭。此外,在周围我发现各种形式的上瘾行为,包括工作狂、宗教狂、饮食失调症、不健康的畸恋、烟瘾、习惯性发怒等。因此我想更改对于上瘾行为的界定。但愿新而更广泛的界定,能使人们重新认识强迫性行为—— 和某种能改变情绪的事物之间,有着损害生命的关系 —— 或许能唤起更多对于我们共有危机的关心。
沉溺成瘾是一种病态的关系,其对象是任何有损生命或生活,且能改变情绪的事物。这种不健康的关系源自家庭的遗弃经验;遗弃造成亲子关系上的裂痕,继而导致羞愧感,以及缺乏与他人建立健康关系的能力。因为孩子自小就学会不能相信自己及任何人,这种发自内心的怀疑,使人借着上瘾及幻想来逃避痛苦极抚慰自己。
不健康的关系常包含虚幻的成份,幻想及否认事实,乃是强迫性及上瘾行为的主要特质。否认事实表示个人否定自己的作为对自身或他人是有害的,而幻想则说服自己不去面对真实。依我看来,所有上瘾行为都是一种幻想式的亲密关系,这种幻想出来的亲密关系是虚而不实的。
幻想的亲密关系有多种表现方式:它可以是恋爱时期飘飘欲仙的感觉、自觉完美及正义的狂喜、性方面的征服及快感、吃东西时的满足感、拥有钱财的富裕感及吸毒后的快感等。所有的上瘾及强迫行为都会带来一种和他人或事物之间紧密结合的幻觉。此时个人不再感到孤单,自觉已经克服了寂寞和分离的痛苦——幻想及否认事实使个人暂时不再孤单空虚。短暂的快感使上瘾的人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对可能有的伤害视而不见。
上瘾行为不只意味着过多的性、工作或饮食,它也能左右我们的心情,并转移对某些感觉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察觉内心真正的感受,也就不再感觉到遗弃所带来的寂寞。
癖好是在我们文化中被普遍接受而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的,包括努力工作、运动竞赛、娱乐等狂热,都有可能上瘾,成为麻醉感觉的工具。“
约翰、布朗萧, 《家庭会伤人》p. 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