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有很多学生要准备出国留学。这个暑假,有很多同学们会开始忙着准备要出国,在秋天的新学年开始留学的学业生涯。除了行李,课本,还有学业的准备,我建议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一个心理的准备,对异乡文化冲击的一个良好的准备。感谢《大学指南》允许我把2011年第7期的文章放在博客跟大家分享。希望这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一些要准备出国的同学们预备自己去适应新的学习语言和环境,也在此祝福你们一路顺风,成功,快乐!
http://s10/bmiddle/608aa633ga748fd459ae9&690
无论你什么年龄出国留学,你都会面对一些新的挑战。大多数中介公司或者讲座都会把国外的求学过程描述得精彩非凡却忽视了适应过程中的艰难。这对于那些正准备融入一个全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误导。当出国留学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时,我们更不该绕开留学可能带来的困扰,学生们才不至于在经历过所有的麻烦和挫折后,再回过头来质问我们。当我还是一个国小生时,我便从台湾远渡加拿大,开始了我艰难的异国生活,在那段适应期里我遇见了一些困难,我相信这些一定能给学生朋友们带来一点启迪:
文化冲击
在台湾时,我和外界世界接触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准备功课。来到加国后,我惊讶地发现一下我拥有太多空余时间。最初,我对这种作业少得可怜的状态很是欣喜,新环境里所碰见的有趣事儿也让我很兴奋,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打心眼里觉得我来错了地方。大家交流的方式不同,玩的游戏不同,就连看的电视节目都不同。我很害羞,不懂得主动挑起话题,而这个时候,我发现连话题都找不到了!
思乡病 归属感的缺失,让我开始想家,想念一切我熟悉的事物。我忘却了记忆中所有的不快,出现在脑海的全是那些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新世界中的新事物却让我感觉麻木。
陌生的语言环境 在台湾我可以理解每个人说的话,并不假思索就回答。而当我身在加拿大,语言却成为了挑战,让我常常有种挫败感,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几年后,当我能很熟练掌握他们的语言,但我还是听不懂他们的笑话,哪怕我理解了字面意思,却还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幽默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假如被排挤是可悲的话,那因为笑话而无法融入别人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悲剧。
沟通方式的不同
在国内,在班级里,每一位同班同学都是朋友。然而,在加拿大,友谊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教室外的联系。在我转入的学校里,固定的友谊圈已经形成,班上的女孩子们通过共享“内部笑话”和用特定的方式聊天,将新来的人排除在外。并且,传统的中国人总是习惯回避有可能存在的冲突,我很少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习惯与他人对抗,也不习惯太过直接的沟通方式,同时尽力对事不对人。然而在加拿大,老师期待我们能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种族歧视
初到多伦多时,每天都会有一个男孩在学校大门口“欢迎”我,他嘲笑我的衣服,我的口音,我的书包。每次我经过走廊的时候,他和朋友们会叫我“中国妞”之类的带有种族歧视的名字。然而,我最深刻的记忆是一节科学课,那年我作为一个新的移民者在加拿大上六年级,课堂上我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仪器,是一个装有酵母和糖的瓶子。当她把水放进去,用一个漂浮的气球盖住顶部,里面开始充气。我之前在台湾做过这个实验,所以当老师问起里面是什么气体的时候,我马上举起了手,然而我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达二氧化碳,所以我的答案是“空气”。老师不但没有对羞涩的我开口参与回答问题给予奖励,还叫了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女孩子来回答问题,当然那个女孩子也没答对。于是,老师把我们叫到教室前,然后告诉整个班级,不要像这两个人一样,给出一些愚蠢的答案。整个教室的学生都笑了,在他们的脑海中,“移民”和“智障”永远生动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一片笑声夺走了我的勇气,取而代之把羞辱填满了我的身体。在这之后的高中岁月里,我再也没有举起手来回答问题。选择工程师的专业可能也是在潜意识中为了避免开口说话,我用很多年才走出了那个阴影,讽刺地是,我现在经常在一大群人面前讲话,而且很享受这种感觉。
为了排解异乡所带来的孤独和疏远,很多独在异乡的孩子开始屈服于帮派、毒品,或沉迷于性体验。那些在异乡的孩子渴望找到归属感,这些物品能给与他们暂时的满足体验。但满足之后,却是更为无尽的困惑和空虚。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们,如果想要找到真正被接纳、被认可的归属感,不应当选择帮派和毒品,而应当考虑一些友善的有共同利益基础的团体、宗教组织,加入他们获取帮助;同样,学生们也应当意识到,没有经过自我审视而过早陷入男女关系中,最终只能导致两人陷入困惑不清的纠缠。你希望能从伴侣身上找到认同,自我价值,甚至是前进的方向,但两个迷茫的人最终只能得到困惑和失落。在这个专栏里下一回,我也想与学生们深入探讨在异国留学时如何与异性发展健康的关系。
对于来到异国他乡的学生来说,所有的挑战首先来源于所迁移到的城市或地区:有些地区可能已经拥有了很多中国人,看似可以减轻适应的难度。但问题是,这将使你更难掌握英语,融入主流文化;有些地区只有少量中国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初期的适应过程中自我调适将会异常艰辛。
对于如何易化初到异国他乡的适应过程,我有一些好的建议:
交一个朋友
要想找到好朋友,首先你自己要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好朋友。你最好列一个清单,看看自己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又是什么让别人不愿意接近你。你最爱的食物是什么?电影?音乐?书?游戏?你的兴趣?做好介绍自己的准备。如果你是个有趣的人,要学会与别人分享这种有趣,这会让别人比较容易冲破文化或语言的障碍去了解你。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闷,就去找一些别致的东西,比如说关于你的家庭,你的城市,你的国家,你的文化,这些可以让你变得与众不同,可以让一个对中国知之不多的人觉得你十分有趣。离开中国前,记得要带一些有意思的手工艺品和一些关于你的家乡的资料,你能与人分享越多,你就会变得更有意思。这将使你能更容易得到一份新的友谊。
参加一个活动 最快融入集体的方法就是和别人一起做一些事情。你们可以在一起讨论策划,再齐心协力将其付诸实施,事后你们还能交流感受。最后,如果你们都喜欢这次活动,它就会成为你建立新朋友圈子的基石。
帮助别人
给别人服务会让自己最好的一面显露,比起那些只是一起找乐子的人,它能更深地加强每个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情感。
参加一个有活动的团体 每个地区都会有充满活力的社团,让年轻人有地方可以见面聚会。在你家的附近找到一个这样的中心,你可以参加课程、工作坊、讲座,不要拒绝参加邻里之间的互动联系。
保持联系
不要放弃你在国内的老朋友,不要让新朋友取代他们。朋友就像酒,越久越香醇。他们知道你在异国的新际遇,通过E-mail,qq,skype与他们保持联系。
不要妥协
当你面对一个你觉得值得斟酌的状况时,不要因为想讨好朋友而去妥协。好朋友会尊重你,不会勉强你去放弃自己的原则。如果他们要你妥协,他们就不是你的好朋友,别浪费时间跟他们在一起。
相信自己
不用怀疑,你就是是独一无二的,值得被珍爱的。不要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而将自己变成一个凡夫俗子。到头来你不会产生被接纳感,反而会变得郁郁寡欢。找一些朋友,他们懂得欣赏你,而不是让你去服从他们的标准。
不要放弃 不管任何时候你感到气馁,想想下面这个蝴蝶的故事。Charles
Cowan女士说她曾看见过一只蛾通过漫长而艰难的挣扎想从它的蛹中挣扎出来,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她对这只蛾产生了同情,于是她把那个小洞剪开想减轻蛾的痛苦。但令她惊讶的是,蛾死了!没有经历过艰难的破蛹过程,这只蚕便无法拥有振翅飞翔的力量。同样,生命中的艰难困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更坚强。我的孩子常用这句话来自勉:“没能杀死你的东西,会让你变得更强。”困难能无限丰盈人的内在力量,让你拥有最终破茧成蝶的璀璨。
出国留学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绝对会让你收益颇丰。如果你已经决定扬帆远航,记得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能更好的体味沿途的惊喜还有快乐,特别是这一路上你对自己的发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