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被储存在一种几乎不可摧毁的“5D记忆晶体”中,这种晶体能够在宇宙终结时仍然存在。
撰文:哈利·贝克
科学家们利用激光将人类基因组中30亿个字母,“刻录”到一个硬币大小的“5D记忆芯片”上。(图片:南安普顿大学)
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数据存储格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退化。但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晶体在室温下可以保持稳定长达3乘以20个零(即3千亿年)的时间,这比大多数理论预测的宇宙寿命还要长。即使在高达374华氏度(190摄氏度)的高温下,这种材料也能在长达138亿年的时间内保持完整,这与宇宙现在的年龄大致相同。无论如何,这种晶体理论上可能比地球的寿命更长,地球将在大约50亿年后被太阳摧毁。
为了在晶体中存储信息,研究人员使用激光,在包含“两个光学维度和三个空间坐标”的五维矩阵中,刻录数百万个宽度为20纳米(0.0000008英寸)的节点上。研究人员写道。
该晶体还包括核苷酸结构、DNA的双螺旋形状以及碳、氧和氮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小型视觉图。研究人员希望,一旦我们离开,这些视觉线索将向发现它的人揭示晶体的用途。
然而,其他研究人员并不相信,未来的文明可以从这种晶体中复活人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兼DNA存储专家托马斯·海尼斯,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任何发现该芯片的人都不太可能本能地知道它的用途或能够阅读它。“我几乎无法连接我10年前的iPod,听我当时听的东西,”他说。
但这些基因记忆芯片可能还有其他用途。
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教授、首席研究员彼得·卡赞斯基在声明中表示,该技术还“为其他研究人员建立一个永久的基因组信息库开辟了可能性,如果未来科学允许,植物和动物等复杂生物可以从中恢复”。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有助于保护因气候变化,和其他人类相关活动而濒临灭绝的物种的DN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