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星蜥蜴”是同类恐龙中最后(也是最大)者之一

撰文:帕特里克.佩斯特
新描述的蜥脚类恐龙Sidersaura马拉埃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现在的阿根廷。我们在背景中看到了捕食者Meraxes gigas。(图片:Gabriel Diaz Yantén)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这是同类恐龙中最大的一种,也是其家族中最后活着的成员之一。
古生物学家于2012年在阿根廷诺伊奎恩省的Huincul形成,首次发现了该物种的化石,现在被命名为Sidersaura马拉埃 。根据1月3日发表在《历史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花了几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多次挖掘,才从四个恐龙身上找到了巨型恐龙的部分。
这些新发现的动物很可能死于河流附近的泥沼地区,虽然食腐动物和水,使它们的一些骨头移位,但许多骨头被保存了下来。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种新的蜥脚类恐龙,躺在一种名为Meraxes gigas的巨型食肉恐龙旁边,该恐龙于2022年亮相,而其他三个在65英尺(20米)外。
S. 马拉埃的化石距今约9300万至9600万年,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1.005亿至6600万年前)的早期阶段,这代表了恐龙在毁灭性的小行星撞击,摧毁非鸟类恐龙之前的最后一次绝唱。
新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达65英尺,重达16.5吨(15公吨)。记录在案的恐龙体型要大得多,但S. 马拉埃是一种雷巴奇蜥脚类恐龙,通常重达10吨(9公吨),这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动物是如何长到这么大的疑问。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阿根廷迈蒙尼德大学的博士生卢卡斯.尼古拉斯.叻咗告诉《生活科学》:“这一发现,为研究这些动物如何达到如此巨大的体型,开辟了新的调查和研究领域。”
根据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发布的一份声明,Rebbachisaurids是一个长着鸭子般面孔的蜥脚类恐龙家族,以接近地面的植被为食。
叻咗于2017年开始研究这些骨头,并发现许多特征将它们与其他雷巴奇龙类分开。其中一些差异与新物种的巨大体型有关。例如,S. 马拉埃的后肢比其亲属的后肢强壮得多,可能是为了支撑更多的重量。
研究人员以其不寻常的恒星形状——尾部的骨骼结构——命名为S.marae.Sidersaura,将拉丁语中恒星的意思“sider”与希腊语中蜥蜴或爬行动物的意思“saura”组合在一起。
叻咗和他的团队,还研究了这个新物种与其他雷巴奇龙类之间的进化关系。该研究的作者指出,马拉埃与白垩纪早期的较老成员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而不是与其他白垩纪晚期的rebachisaurids的亲缘关系。
这一发现为rebbachisaurid家族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就在他们的时代即将结束之际。Rebbachisauridae在大约9000万年前灭绝,因此S. 马拉埃是最后一批在地球上行走的恐龙之一。“这是该群体的最后的出现,”叻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