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地球上空掠过的“潜在危险”小行星,是一个旋转的奇怪的细长怪物
(2023-03-06 09:14:25)
撰文:哈里.贝克
2月3日,这颗太空岩石接近地球一天后,对小行星2011AG5的六次行星雷达观测拍摄到。(图片:NASA/JPL Caltech)
天文学家最近近距离观察到了,一颗安全掠过地球的“潜在危险”的小行星,他们所看到的情况让他们大吃一惊:这颗太空岩石小行星异常细长,自转速度比预期慢得多。
2011年1月,莱蒙山调查局使用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附近的望远镜,发现了这一被称为2011AG5的异常小行星。这颗太空岩石当时成为头条新闻,因为研究人员预测,这颗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大约需要621天,可能会在2040年与地球发生毁灭性的碰撞。但2012年的后续观测显示,它的轨道被误判,对我们的星球没有真正的威胁。
2023年2月3日,这颗小行星在距离地球约110万英里(180万公里)的范围内经过,几乎是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五倍。它的近距离飞越,给了天文学家第一次正确观察它的机会。
研究人员在美国宇航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南部的深空网络设施中,使用了一个230英尺宽(70米)的戈德斯通太阳系雷达天线盘,捕捉到了这颗小行星的几张照片。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一份声明,模糊的图片显示,2011年AG5长1600英尺(500米),宽约500英尺(150米),相当于帝国大厦的大小。
“迄今为止,行星雷达观测到的1040个近地天体中,这是我们见过的最长的天体之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兰斯·本纳在声明中表示。他补充道,大部分被地球掠过的太空岩石都要圆得多。
本纳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研究人员不想猜测2011AG5的形状为何如此怪异,除非他们有更长的时间来研究新数据。
雷达扫描还使研究人员能够计算小行星的自转,揭示出这个椭圆形物体完成一次自转大约需要9个小时。研究人员在声明中写道,这是一个比大多数小行星更长的自转周期,可能受到太空岩石异常形状的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这颗小行星为何旋转如此缓慢。
新的图像还显示了,几英尺宽的小行星表面细微的暗斑和亮斑。这可能表明小行星表面散布着多个小规模的表面特征,但它们可能是什么仍然是个谜。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新的雷达扫描收集到的有关小行星轨道的额外数据,可以缩小其未来位置,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其不寻常的特性。
相关故事
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主任保罗·乔达斯在声明中表示:“行星雷达团队的这些新的距离测量,将进一步精确地确定其未来的确切位置。”他补充道,这将增加我们进一步了解这种奇异的太空岩石的机会。
虽然2011年AG5不会与地球相撞,但预计它将在2040年返回地球进行下一次飞越时,在距离地球更近的67万英里(110万公里)的范围内。根据NASA的说法,任何经过地球470万英里(750万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都被列为“潜在危险小行星”,因此密切关注它们很重要。
编者按:这篇文章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上午9点25分更新,以更正雷达图像说明中的错误,并澄清为什么研究人员尚未推测小行星形状奇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