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未必是好妈妈
标签:
守望童画好老师好妈妈自省 |
分类: 守望者呓语 |
http://cms.youth.cn/webpic/W0200707/W020070719/W020070719603470724223.jpg
市面上流行一本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又读因因写的《钢琴老师的遗憾》,遂忆起往事发此感慨——好老师未必是好妈妈。
阿德勒在他的书中说到:“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发现;在罪犯中,有相当惊人的比例是出自以压抑犯罪为职业的。如:法官,警察,狱吏等的家族中。而教师的子女也常常特别顽劣难化。”
他的理解是:“如果孩子想反抗父母给他的待遇,他必然会找出他自己的方法,来攻击他们最大的弱点。”“
当父母过分重视某事时,儿童就有一条很明确的途径可工他们表明他们有自己的意志。”
这种情况是多半发生在父母跟孩子缺乏正确沟通,父母强迫孩子执行自己意志的家庭。
我的理解不仅仅是孩子这方面故意攻击父母的弱点。
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反而适得其反。
(蓝字部分皆引自因因博客原文)
表弟鹏鹏是姑姑的孩子,也是姑父家的长男长孙。
姑姑教英语,姑父教数学,都是当地学校里众人称道的好老师。
可鹏鹏小时候最讨厌的科目就是英语和数学,经常拿着“个位数”卷子回家挨打。
就这样越打越不学,最后厌学逃学,见书就烦。
发成绩单的日子家里乌烟瘴气,亲子势同水火。
“她就是没办法教自己的孩子。”
多年前,姑姑姑父也曾这样叹惜。
如今我才恍然大悟。
表弟长到十几岁,最感兴趣的是电游与美术。
姑父实在拿他没辙,也就随他去了。
鹏上了中专学平面设计,毕业后工作几年后又去清华美院进修。
出来应聘广告公司设计总监,七八年前的月薪就有5000大洋,如今工作兴趣两不误,皆大欢喜。
啰嗦一下:鹏从小人缘超好,无论老小都相处融洽,想来是EQ高的表现,后来步入社会人际关系不成问题;而英语数学考不好很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或逆反心理作祟。形象思维好的人通常右脑发达,抽象逻辑思维和死记硬背类机械记忆较弱,教导此类学习者要另辟蹊径。
不管学什么,孩子的掌握速度不是匀速的,
而兴趣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而要求孩子做超出他能力的事,几次下来,就毫无兴趣了。
按阿德勒的说法,不要过分强调一件事。
弹琴这件事,在孩子没有表现出内在的兴趣之前,也许会越强调,越反感。
其余的学习估计也是同理。
孩子越大越不希望自己的行动是被人安排的。
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学画画的情景。
父亲虽然美术不错但从不教我画画,印象中从未帮我改过画也极少指点我。
画画既然是我自己的事情,就由着我信手乱涂。
直到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才正式接触到素描啊什么的。
难得没有暑假作业的俩月,闲着也是闲着,正式拜师学艺去了,瓶瓶罐罐苹果鸭梨地划拉。
无论我画成啥样,父母亲都没怎么过问,顶多说句:“不错么,画了这么多了!”
直到现在,画画仍然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中最感兴趣的事儿。
当好老师无论如何还是有诀窍的。
但当好妈妈,一定要有超然的智慧。
教师是职业,再爱学生的老师心底也晓得那是别人的孩子,另外一个独立的人。
而妈妈就不然,爱有时会让人昏了头脑,以为那个独立的个体,不过是一块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既然是肉,要杀要剐要打要骂不是任由您处置么?
可惜望子成龙、攀比成癖的家长们忘了,孩子不是砧板上的肉。
孩子就是孩子,是一个有灵的活人,是有尊严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
尊重他的节奏吧,成长本身自有道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