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2009-06-20 13:04:00)
标签:

守望童画

童画小屋

儿童美术

兴趣班

误区

分类: 儿童美术在线问答

虎一妈妈:虎虎(5岁5个月)也是在幼儿园的兴趣班里面学国画,他自己强烈要求参加的。每次都能收到一张特别好的画作,不过,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的都一样。为什么大家都画得一模一样?学习国画和普通画作有何不一样呢?这个存在限制思维吗?

首先要肯定的是,妈妈的提问十分专业,亲的担心绝非空穴来风。

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小屋瞬间:可爱宝儿们为美女妈妈庆祝生日,心思都在什么上?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所有图片都来自子思子一的网络家园

 

下文就三个问题逐一回答:

 

一、为什么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

这个主要取决于该园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

另外,同一班级作画的孩子们也会相互影响。

如果这个兴趣班最大的目标是使孩子们每次都能画出像书本或范本中一样的“好画”,老师也鼓励孩子们依葫芦画瓢,孩子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比赛看谁画的更像,那么结果显而易见。

妈妈可以在课堂旁听一次,从头到尾认真观察,应该不难找出问题的症结了。

 

二、学习国画和普通画作有何不同?

所谓国画油画水彩画等,主要是以绘画工具,材料不同。

更重要的是材料背后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

传统国画(特指民国以前的)与其他画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更重“意境”、“气韵”、“神似”、“笔墨情趣”、“修身养性”、“天人合一”,观察和组织画面的方法主要是散点透视。这与孩子们稚气天真的认识观十分吻合。

在中国,古人们日常书写的主要工具就是笔墨纸砚,很容易领会“书画同源”,也没有太多形式可供选择,一代代的艺术作品与主题也都传承紧密。因此鉴赏国画是件十分精妙的活儿,国画更多是属于成人的艺术。中国画将诗、书、画、印完美和谐地统一于一个画面中,这是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西方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观察世界的视角也不相同,所以国画与西画审美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西画重视写实,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

但从传统国画的学习方法来看看,初学多采取临摹,比如找本《芥子园画谱》、或齐白石的萝卜白菜虾米、山水册页之类来依葫芦画瓢。选择优秀的大师作品进行临习,这种方法本无可厚非,只是单纯用在学龄前儿童的美术启蒙,不太靠谱。树妈认为,幼儿初学国画可以采取“玩笔玩墨玩纸法”。

 

三、学国画会不会限制创造性思维?(这是您要问的本意么?)

这个问题大了,以我本人学画和教学的经验来说,学什么画种,用什么材料,并不是限制思维的元凶,关键看“第一教师”如何引导,还有个人天赋造化.(第一教师,特指儿童作画现场的主要旁观者,可以是家长、老师、甚至是孩子)

 

Trying……请您尝试……
 
1。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指导。
虎虎爱画画,他究竟是喜欢艺术创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还是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画画时的气氛,还是喜欢当他画出或做出作品时,家长老师以及其他认为重要的人的赞赏评价?---孩子所喜爱的所看重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特质,然后再“对症下药”。
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虎虎5岁时的软陶作品,很写实!

 

2。多培养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而非技法。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虎虎幼儿园画袋里面的一幅“我的家”的图画,画的是相框里的全家福么

摄于09年4月,虎虎5岁3个月。

3。多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去体验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美。

   以上两点妈妈做的非常到位,看亲平时的摄影作品和生活态度就知道了,表扬哈!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人说虎父无犬子,那虎妈有……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4。直接受教于大师和名师,杨景芝教授(杨景芝老师教画画)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神人宝妹的大作,两岁9个月,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感谢虎一妈妈的热心参与^_^期待宝贝们的新作!

 

 

 

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小屋瞬间:守望者和“大孩子”们在一起

 

欢迎亲们常来童画小屋串门,喝杯茶,坐一坐,聊一聊。高兴阿姨非常高兴能认识您!上了兴趣班,孩子们都画得一模一样,怎么办?

愿我们携手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守望童心童画,一同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