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阅读学习的要求
(2010-08-26 00:22: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感 |
学生进入了三年级,阅读的要求与一、二年级有什么不同?
一、突出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具体要求如下:
(一)关于对词句理解的要求
我们三年级上册要求“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早在低年段,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这个要求与低年段,不同在“语言环境”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理解。可以这样说,“结合上下文”是一种“语言环境”,但“语言环境”不仅仅是指“结合上下文”,它还包含,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指导思想、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一些能够意会却难以言传的东西等,要求是能够理解:弄懂、了解。
(二)关于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
内容把握要求——“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与二年级的要求相同)
所不同的是比低年级多了一个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
低年段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突出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
而到了三年级,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不仅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怀。
(三)关于默读教学的要求
我们回忆一下,低年段的要求:初步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三上默读教学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通过默读,粗知文章大意。
所谓“初步学会”,就是要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不但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且要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默读,能够大概知道课文的大意。这其实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关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的要求
相比较低年段而言,三上的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则比较规范和广泛,并且要求具有目的性和自主性。
3、关于阅读习惯的要求
其区别是:
中年段重在培养学生“读书看报”和“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主要解决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和“有书读”的问题;为落实“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