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设计与科技的同一性
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设计是科学与艺术联姻的结果,言下之意是通过设计,科学和艺术得以综合,设计是人类创造力发挥的最好途径。如果人们将既符合目的性又符合感觉特性的人为事物理解为设计的话,那么,从人类最早选择材料并加工器具时,设计就已经开始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形成了对某种事物的感觉经验,而且主动将这种感觉知识化,并应用于其他方面,这正与我们今天解释的科学和技术的概念相吻合。
http://s2/mw690/6087e70axd298e5c98081&690
设计矢量图(本文由中国素材网提供,更多请访问矢量图库:http://www.tooopen.com/aicdr/)
设计与技术
技术和艺术的概念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所涵盖的内容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古代,普遍存在“技艺相通”的观点。《庄子·养生主》中讲述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通过对技术的钻研和磨练,达到“合于桑林之舞”、“莫不中音”的地步。《庄子·天地》中也指出“能有所艺者技也”<</SPAN>说文>称:“技,巧也,从手支声。”技艺一词在希腊文中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只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在希腊文中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只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才使技术与艺术的分野日益突出。技术以制造和使用最简陋的工具为开端,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人类最主要特征的工具被称为“语言”。尽管只是最简陋的工具,但此时人类的灵巧性已经得到出色发展,达到的水平甚至后来再也没有被超越过。这一切早于被认为是自觉的科学出现之前,早于钢甚至铁被普遍使用之前,早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居世界观念存在之前。人类就在约公元前3800年用黑燧石和象牙制造出了阿拉克刀那样的杰作,约公元前1350年制作出了图坦哈蒙的内棺那样的经典。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说:
“人是创造工具的动物。”对于每一件工艺品的思考,在审视它的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之前,必须考察它的材料和所应用的工具。荷兰学者舒尔曼说:“人们借助工具,为人类的目的,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技术的发展都是根据特定的经济需求、社会条件具体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某项技术或许会部分地决定这些需求,条件和机遇,或是反过来被它们所决定。情况还会因各项技术间的相互关系而进一步复杂化,而且大部分技术一直反复地被和平与战争交替变化的需求所引领或转向。技术的变化不仅有着最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同时还能反映出科学探究结果对技术创新的逐渐渗透。人类物质生活的各种活动的兴起、发展和相互依赖,主要跟工艺、技巧和设备的特征和演化有关。从图特摩斯四世和图特安哈法老的墓中出土的提花织物看,图案的全部效果不仅依赖更为复杂的纺织技术,而且依赖色线的凛练、染色。它总是和一些化学的东西,被严格保密的配制方法联系在一起。12世纪起,修道院成为技术革命的先驱,这些革命最终改变了中世纪手工艺人的面貌。中世纪的木工、造船工和泥瓦匠所使用的工具和现代的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中世纪的机器制造者首先使用水力驱动。开始使用金属制造机器,大大推动了金属业发展。1249年,最早的轧钢厂在法国出现。13世纪动力驱动的机器采用金属加工已经变得相当普及了。手工艺人常常既是技术专家,又是艺术家,设计、绘画、装饰乃至制作过程全部集中在一人身上。中世纪细密画各流派所用的颜料都是画家自己配制的,画家们各有各的配方,他们同工匠、技师一样注意从新发现植物、矿物中研制新的绘画材料,并对这种材料保持浓厚的兴趣,视其与绘画上的重要成就为一体。
设计与科学
如前所述,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科学分别起源于巫师、僧侣或者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辨,与工匠的实际操作和传统知识。直到现在,人们重视科学的前一方面远远超过后一方面,结果,科学的整个发展就显得比实际情况更富于奇迹色彩。如果将科学理解为知识,这在人类的早期就和设计一道存在于事物之中了。人类造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在长期实践对象化的结果。设计的创新首先表现为知识的创新。在科学的早期生产形态中,手工艺人既从事设计也从事科学研究。手工艺不仅在纺织、陶瓷生产和对金属的利用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古代的工匠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之间为我们留下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大部分生活技术知识:设有房间和炉灶的永久性的木石砖瓦结构房屋、浴室和排水设备、有轮子的车辆和船只,以及最简单的机器:滑轮、机床和螺丝等。科学与设计的分野源于对外部知识探索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创新主要让位于科学,并逐渐增长了科学指导技术发展的意识。中世纪末,解释自然现象成了哲学家的份内之事,至于其实际运用,则留给了工匠。哲学家更为关心的是书本与观念,而对于事物则留意不多;他们在对自然界做笼统的解释时展示了令人景仰的聪明才智,但在细节上却极大地忽略了它们的实际运用。与此相反,工匠的那些生产方法和工艺代代相传,而且已经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因此对那些解释其行为的理论,他们则全然不知。直到17世纪才有极少数人意识到科学与技艺均与自然现象相关,且相辅相成,从弗朗西斯培根、伽利略和笛卡儿的时代开始,欧洲已经有人意识到科学必须最终指导技术人员的活动,并认为科学性的技术将塑造文明的未来进程。从文艺复兴开始,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才真正诞生。优秀的工匠依靠自己的手艺出名,甚至跻身于富人之列。学者、贵族也对机械技巧产生了兴趣。发明的重要性在此时凸显出来。这原本是工匠或水车工人的谋生技能,小型采矿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只好自行发明新机器。而贵族,巨富经营的大型公司则会聘请技匠和数学教授们,后者也会毛遂自荐,列奥纳多-达·芬奇就曾写信给米兰公爵提出要制造一大批新式军用机械,自荐管理排水和土木工程,并补充说:
“我善于雕刻大理石像、铜像及石膏像;我的绘画能力亦不亚于任何人。”18世纪以前,工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工艺发明,而不是系统性科学研究的成果。后者的绝对统治地位确立于19世纪末期,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尽管纯科学在16世纪和17世纪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技术的基本要素与早期时代没有很大的不同。这时手工工具、自然力或畜力的使用仍然占统治地位;较少使用金属;大量消耗人力;小规模生产。即使在这个创造性的时代,发明和新方法也不以新颖性作为特征,因为循序渐进的工匠和企业仍处于主导地位。18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为生产和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夯实了基础,其主要影响在于金属和煤炭的使用、纺织工业和运输。发明创造性的解决使得工业化得以首先在西欧发生,然后波及整个世界。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诞生确立了欧洲技术霸权地位。到19世纪末,欧洲几乎在商业上控制了世界所有其他地区。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对于整个文明模式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系列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最后又流传到世界的其他很多地区。正是在这一时期,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始彻底地发生了变化。动力驱动的机械的广泛使用虽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基本要素,也并非至关重要,科学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已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从工艺诀窍转变到作为技术基础的科学,这种趋势已变得愈益明显了,当时技术的一些分支,开始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业革命的直接结果导致了现代设计的产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