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定要懂得珍惜——读史铁生散文《老海棠树》

标签:
转载 |
![[转载]一定要懂得珍惜——读史铁生散文《老海棠树》 [转载]一定要懂得珍惜——读史铁生散文《老海棠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老海棠树/史铁生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转载]一定要懂得珍惜——读史铁生散文《老海棠树》 [转载]一定要懂得珍惜——读史铁生散文《老海棠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读与评】
《老海棠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读罢让人的灵魂随着文字一起颤动。
我觉得最让人触动的是下面的一段文字:
“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先生写得很真、很实,让读者的心思一起引起心灵的共振。可以看出,先生对奶奶无限的思念,先生对奶奶无限的忏悔,先生对自己无限的自责都随着文字流露于纸张之上。
奶奶的晚年如同这海棠树的四季,从春天的满树繁花、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落叶纷纷到冬天的枝条枯干,繁华落尽、枯萎老去,老海棠树走过的四季,也是奶奶走过的一生。每一季、每一个阶段,我与奶奶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时是我的调皮让奶奶疼爱羡慕;有时是我的糊弄让奶奶生气,有时是我以为的孝顺却不能理解奶奶的信念,有时是我的不耐烦让奶奶有了迷茫、惭愧,但至始至终奶奶对我的“爱”是从未变过的,这份祖孙情伴随了我的一生,直至奶奶去世,老海棠树也轰然飘去,“我”都不会忘记。
虽然进入了晚年,奶奶还是希望能够跟上时代、能够对家人有用、能够不被时光抛弃,而“我”没能理解奶奶的渴望,甚至对奶奶跟上时代的努力不耐烦,以至奶奶有了无可慰藉的迷茫,成为“我”永生的痛悔,最后只能靠海棠树来追悔纪念那个“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的奶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细读本文我领悟,关爱老人,比赡养更重要的是体惜他们的心境,不仅要献出我们的关爱,更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很重要,不让他们感到失落,不让他们感到被时光抛弃。虽然,我们无法给老人更多的时光,但我们能帮助老人减缓对时光脚步的恐惧。
最后,奶奶离“我”而去,“我”对她的思念与悔恨之意逐年定格的场景令人感到凄凉与悲伤。生活中看到,我们一些人常常会对老人有所不满,不知老人的良苦用心。往往美好的事物存在时不知珍惜,到了失去的时候才感到伤心。我觉得,先生写此文,深刻的含义远不在于怀念,而是明白地告诫后人: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老人的关心,珍惜老人的存在,珍惜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