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大导师

(2011-03-05 17:07:43)
标签:

教育

分类: 转载
浙江大学高分子介绍 

估计我先前有什么话说错了,得罪了一些朋友以至让各位虫子可能对我的贴有点误解.我并不是想吹zju的高分子有多么好(这样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报考的人多了对我们竞争也大,因为学校基本对本校考生没有保护,每年都有自己系的人在复试被刷掉),但之所以作介绍只是想让各位了解一下,或许有虫子想考zju的高分子,这样就知道有哪些教授研究哪些方向.就我了解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这里介绍不仅是高分子专业而是包括了高分子化工(在化工系)的整个高分子学科)
实验室

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化工方向)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科学与高分子材料)

师资:(只简单介绍行政职务和研究方向,学术兼职太多未列)
院士

沈之荃院士 主要方向为稀土催化

沈家璁院士 在浙大主要带领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研究 材化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

郑强教授 现任高分子系主任,材化学院副院长 浙大副教务长 专长于高分子动态流变行为以及功能高分子的功能与流变行为关系研究,据说是第一位流变学方面的长江学者。徐僖院士博士,日本京都大学留学

李伯耿教授 聚合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材化学院常务副院长 主攻聚合动力学、聚合工艺与聚合反应器、聚合物成粒机理与颗粒形貌、聚合过程建模与仿真、聚合物绿色制造过程等基础与应用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

郑强教授(介绍见长江学者)

李伯耿教授(介绍见长江学者)

高长有教授 组织工程专家。课题组方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功能组装材料的 结构与性能,涉及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交叉领域。科研工作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重点探索上述研究体系中的科学问题;兼顾部分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如人工真皮、软骨再生材料和活性成分传递材料。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聚合物组织工程材料(如皮肤和软骨)、聚合物中空微胶囊(基础研究与药物控释)、表面图案化和纳米生物材料等。

陈红征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有机复合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以及新型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现为浙江大学有机半导体研究室负责人。

徐志康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膜分离材料的表面工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涉及膜表面仿生修饰与纳米结构构建、膜表面抗污染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优化、膜表面酶的固定化与膜-酶生物反应器、膜表面分子识别与分子印迹技术等

教授简介

高分子科学研究所:(高分子系)

沈之荃院士 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攻过渡金属和稀土络合催化聚合
徐志康教授(介绍见杰出青年)

范志强教授 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 学科领域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主要从事烯烃聚合催化剂、聚烯烃合成、聚烯烃功能化及聚合物结构表征的研究工作。
徐又一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膜科学与膜工程

孙维林教授 主要研究导电高分子和磁性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质

钱锦文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溶液领域的教学,基础及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 目前研究方向 ①高分子溶液结构-性质,自组装及高分子溶液基础问题的研究②功能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设计、合成、修饰及制备技术的研究

徐君庭教授 2001年以前主要从事烯烃配位聚合和聚烯烃结构与性能研究2001年后同时开展了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工作,主要研究思想是利用其它作用力如结晶,液晶等辅助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嵌段共聚物的形态。
王利群教授 研究兴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新型药物控释剂型,药物靶向控释高分子载体系统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王齐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主要研究助催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如聚合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共单体的插入等;(2)新型结构高分子的合成:采用环状的三硫代碳酸酯制备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嵌段的多嵌段聚合物; (3)受限空间下的聚合反应:研究特定空间尺寸对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涂克华教授 研究兴趣: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新型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性能、降解过程计算机模拟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以高分子为载体的药物控释剂型  精细高分子 

江黎明教授 导电高分子(?)

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高分子系)

生物医用高分子方向

沈家骢院士

高长有教授(见杰出青年介绍)

计剑教授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目前的研究中,采用现代微纳仿生技术和超分子组装技术结合,重点致力于自组装仿生界面和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包括:1)心血管医用材料和微创介入医用材料2)医用材料的组织工程化设计3)生物治疗用智能纳米微载体4)新型固相基因传递体系的研究5)仿生双亲聚合物的溶液和界面组装 6)层层组装构建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功能性纳米层状超薄膜的研究

胡巧玲教授 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研究

光电高分子方向:

汪茫教授 浙江大学有机半导体研究室负责人 自 1986 年起,专攻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工作,首先发现了有机复合半导体及其若干新现象和新效应,建立了有机半导体的“电荷逐步转移”理论模型,揭示了有机半导体光导过程的机制,拓展了有机半导体研究的新领域,开发了实用化的有机光导体。

陈红征教授(见杰出青年介绍)

该研究室的代表性成果有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酞菁类复合光电导材料的协同增强效应,并开发了激光打印有机复合光电导体及其国产化中试生产线,发展了一个有机复合半导体研究的新领域; 2)建立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荷逐步转移”理论模型,揭示了有机半导体材料光电导过程的机制; 3)发现有机复合半导体的光频响互补效应,揭示了宽频响光电导过程的物理机制,开发了宽频响有机复合光电导体; 4)首次将低维化的概念引入到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利用纳米技术、复合技术和聚合物包裹技术,发明了功能分离型单层有机复合光电导体,为下一代有机光电导体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储备; 5)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有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在稳态下的“光伏极性反转”新现象,发展了一个由光场调节局域电场的研究新领域; 6)以纳米碳管为模板,构筑了有机复合半导体纳米点、线、带和棒;7)发现可以利用光致的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直接观察到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界面的微观光致电荷行为,为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电荷转移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8)制备了一系列氟代有机半导体材料,为解决有机半导体的迁移率低、加工性和稳定性差等弊病提供了新途径;9)自主研发了微胶蘘型电子油墨,并制备了国内第一件电泳显示原型器件,等等

其他方向

郑强教授(见长江、杰出)

方征平教授  高分子符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多组分体系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应用 PS/PE合金研究 自修复聚合物研究 

孙景志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1)设计合成构筑新型大分子所需的新聚合单体;2)开发环境友好的广谱高效聚合催化体系;3)探索新型聚合反应; 4)合成线形和超支化有机/有机金属聚合物; 5)研制基于炔类聚合物的具有光、电、磁和生物功能的纳米材料

高分子工程研究所
(目前属化工系)

李伯耿
教授 (见长江、杰出 介绍)

王立 教授 主要的研究兴趣:1. 光电磁功能高分子及抗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 嵌段共聚物、超支化和树枝状分子的合成与自组装的研究;3.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纳米高分子涂料的研究;4.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体系及其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5. 胶粘剂、功能涂料和皮革助剂的研究。

冯连芳教授 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1. 流体混合技术与计算流体力学2. 聚合反应器的设计、放大和优化3. 聚合反应过程的模型化和优化4. 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

单国荣
教授 研究兴趣
· 非均相聚合体系反应动力学及聚合物结构和性能控制
    包括: 有机 - 无机杂化微胶囊聚合动力学、结构控制;水溶性单体的非均相聚合动力学、结构控制等;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建模和计算机实时检测等;含物理交联、吸放油可逆型丙烯酸酯系列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和结构控制等;乙烯基单体与 N- 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合机理、动力学、建模、共聚物微观结构预测和控制等 
· 均相聚合体系反应动力学及聚合物结构和性能控制 
    包括: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动力学和性能的建模和控制等;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动力学和性能的建模和控制等

· 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过程中 聚合物结构和性能控制
    包括: 有机硅油、硅树脂、硅橡胶制备;环氧树脂基轻质材料;新型分形聚酯液晶的合成和结构控制等;通用塑料的耐热化及耐热机理等

包永忠教授 研究方向:(1)含卤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氯乙烯聚合反应工程,特种含氯聚合的合成、结构和性能,含氟单体聚合反应工程和聚四氟乙烯改性。2)      新型非均相聚合技术。3)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黄志明教授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化学工程(聚合反应工程)、应用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主要包括: 1. 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2. 聚合反应器的开发、CAD及放大; 3. 聚合过程和工艺的开发、设计及优化; 4.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表征; 5. 绿色聚合物及环境友好技术; 6. 精细功能大分子及应用技术; 7. 聚合物降解及再生利用技术等

罗英武教授 近期研究包括:细乳液活性自由基聚合和大分子工程 纳米非均相聚合物体系的构筑及功能 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 绿色化工工艺和新型环保材料

申图宝卿教授 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水介质中合成工程塑料PPO及其合金的绿色新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孙建中教授 专业特长和研究兴趣:1. 非均相聚合2. 聚合过程模型化3. 生物催化聚合 4. 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生物催化合成

关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的历史和对中国高分子的贡献我曾在小木虫发过贴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479914 
欢迎顶我的贴哦

至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的其他介绍欢迎到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主页查询和高分子化学精品课程的介绍(由浙大主页链接进入http:\\
www.zju.edu.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浙大名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