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九体——道法自然
刘东昌
初见李京先生,便读出了他的太极文的创意与美妙。
中国汉字几千年的演变,至今,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即:所谓的“汉字七体”。
几年前,发现了书法家刘俊波的简书体,便叹为观止。因去清华见了出土的大批简片上的行云流水的简书,更推崇之,纳入中华书院的新字体,编入课程以传之学生,没想,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化外交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广为传播。今年,便在凤凰耕读书院的课程,更是被书生们喜欢,他们在汉字的练习中找到了的快乐,可谓汉字八体。
太极文可是李京先生的独创,其鲜活的文字图案,这犹如魔幻的绘画。用他自己的体会来讲:是太极阴阳平衡、万物阴阳为创作理论基础,根据汉字的象形、会意等特点,结合篆书、行草的书法风格而创新的一种新型文图体系。经权威专家认定,中国国家版权局批准,该文体已正式命名为《中国太极文》。可谓汉字九体。
文字,是天地自然与人的智慧融合的产物,是人与自然之美的美的意象的化身。书法,古人称之为书道。阴阳为道,动静为道,男女为道,黑白为道。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级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见李京先生的太极文,正逢我们为北京恢复28所书院的调研之时,其中有一所太极书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书院,创建时间是在蒙古没有改称元号的窝阔台十二三年(1240—1241年),由姚枢协助杨惟中创建。书院以道学为宗,“推本谨始”,故以“太极”为名。太极书院的创办,使元代时的燕京成为当时整个北方地区的学术中心,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子学。
据《太极书院记》记载,“中令杨公(惟中)当国,议所以传继道学之绪,必求人而为之师,聚书以求其学,如岳麓、白鹿建为书院以为天下标准。”这所书院以南宋的岳麓、白鹿洞为样本,但却是为天下书院做楷模。书院立周敦颐祠,以程颢、程颐、张载、杨时、游酢、朱熹六人配祀,选刻周氏《太极图》、《通书》,以及张载《西铭》于祠壁,另外,还收藏了八千多卷典籍。并延请江汉大儒赵复主持教学,由王萃协助,“选俊秀之有识度者为道学生”。
识李京先生与太极书院恢复之契合,见其与书院之正可谓机缘巧合,故天意也。
李京先生的太极文左右阴阳互抱,相辅相融,形成和谐之美。将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和融汇,天人合一,正是时空之慧学的能量聚合,是万物太极之精髓。
美哉!壮哉!
2015.12.6.于北京
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刘东昌为《大道自然》一书作序。《大道自然》一书由李京编著,全书阐述了中国太极文的形成、意义和发展。书中刊发了太极文《千字文》、《心经》字帖以及《千字文》的注释和太极《心经》的说明。书中选登了部分作品。此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
http://s12/mw690/001LARhgzy6XBtNhO5Rdb&690
刘东昌院长
刘东昌:
文化学者、科学发展观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书院院长。
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修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西文化比较专业)毕业。后又攻读MBA毕业。
国内多家媒体的创办人。先后任:《人物周报》主编、《国情报告》副总编,《法制文摘》执行主编等职位。
曾多次主持参与国家及大学课题组研究工作,多次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书院申遗的两会方案;开启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外交专业研究生《中华文化软实力概论》任课导师)的软实力课题研究,并提升到应用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并进行软实力顶层设计的构建,并将成果转换为国家软实力的规划设计序列;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成立“中国书院课题组”,对全国书院文化资源继续梳理分析研究,其成果进行转化。联合推出系列成果课题报告《关于中华书院现状调研报告》、《关于恢复北京书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恢复书院推进文化发展计划纲要》等。
搭建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的----中华书院、清大书院等书院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振兴中华书院文化为目标,逐步拓展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传播的新渠道。
出版主编的专著:《国家软实力概论》、《中华文化软实力系列丛书》、《中国书院论坛》、《鹅湖书院》、《图像思维与文学》等著作,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的奖项。获中国节庆十大理论人物。
http://s1/mw690/001LARhgzy6XBtN3Tpe10&690
太极文《心经》(珐琅掐丝工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