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2014-10-14 10:26:47)
标签:

转载

分类: 音乐
原文地址: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作者:十指交响

    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精华,是作曲家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它的每首曲子都写有标题,但更侧重于暗示和象征,给了演奏者和听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前奏曲》第一集创作于1910年,共12首曲子:

1.德尔斐的舞女( bB大调),音乐节奏沉静缓慢,时而表现出神秘性。

2.帆(无调性),全曲除了6小节是五声音阶外,其余都是全音音阶。

3.平原上的风( be小调),采用托卡塔手法,表现飘浮不定的风。

4.暮色中声音和芳香(A大调),它的标题来自于波德莱尔的一首诗的第三句,作曲家通过精致的和声表现出一种忧郁和倦怠。

5.安那卡普里的山丘(B大调),是德彪西仅有的一幅描写在意大利逗留时的音乐图画,以自然音阶、传统和声为主,加入民歌的旋律片断,音乐明朗欢快。

6.雪上足迹(d小调),表现西西里冬季的风景,给人疲惫不堪的感觉,仿佛在雪地上行走,每迈出一步都很吃力。

7.西风所见( #f小调),表现的是飓风和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bG大调),是前奏曲集中最简易通俗的一首,采用五声音阶连续和弦的创作手法,颇具东方色彩。

9.断续的小夜曲( bb小调),乐曲左手伴奏部分模仿西班牙吉它的演奏,带有西班牙风格。

10.沉没的教堂(c小调),是前奏曲集中篇幅最长的一首,根据法国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民间传说写成,富有幻想和神秘色彩。

11.帕克小舞( bE大调),富有飘忽不定的意境,以带附点的跳跃节奏贯穿全曲。

12.游吟歌手(G大调)受到美国爵士乐的影响, 音乐的节奏独特,表现马戏团里的滑稽场景。

德彪西的晚年受到战争和健康方面的影响,创作数量明显减少,创作随意性有所减弱,逐渐进入新古典派的领域。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为两架钢琴而作的《白与黑》、《前奏曲》第二集、《十二首钢琴练习曲》。

《前奏曲》第二集 创作于1913年,共12首曲子:

1.雾(C大调),充满朦胧带有飘浮感的意境。

2.枯叶( #c小调),描写深秋的风景,树叶变得枯黄,纷纷飘落下来。

3.维诺之门( bD大调),哈巴涅拉的固定节奏贯穿全曲,表现出光线明亮的围墙与建筑物内的阴暗处所产生的强烈对比。4.善舞的女郎( bD大调),描绘了精灵和仙女们神话般的世界。

5.石楠树( bA大调),运用简单的和声语言,表现出淡淡的乡愁。

6.乖僻的木偶将军拉文F大调),这里的拉文将军是一个步态僵硬的木偶,作曲家通过独特的节奏把拉文将军表现得活灵活现、幽默滑稽。

7.月色满庭台( #F大调)。

8.水仙女(D大调),它的主题出自北欧的民谣,音乐色彩幽暗而神秘。

9.向斯毕克微克先生致敬(F大调)。

10.埃及古壶(d小调),它的标题是一种形状像瓶子顶盖上有头像的埃及古物,德彪西在作品中寄托了一种哀思,仿佛在旁观参加葬礼的游行队伍。

11.三度音程的变化(C大调),三段体结构,标题借用了钢琴演奏中的技巧术语,除中段的插部外,十六分音符的无穷动一直持续着。

12.焰火(F大调),描绘了在广场上放焰火庆祝节日的盛大场景。

《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出版于1915年,这是德彪西最后的钢琴作品,为纪念肖邦而写,每一首都针对不同的训练课题。

1.为五指而作,C大调,主要在白键上练习各种音阶。

2.为三度音程而作,既要手指独立动作,又要灵活地转指,并保持连贯。

3.为四度音程而作,四度音程为基础的和声,加上类似五声的旋律线,更像一首幻想曲。4.为六度音程而作,要求双音上升部弹得十分连贯。

5.为八度音程而作,音乐欢快,奔放无羁。

6.为八度指法而作,音乐轻巧连贯,演奏时要避免颗粒性的声音。这首练习曲基本上是以4音为一组的小规模形式组成,两手快速交替进行。

7.为半音阶指法而作,快速音流弹得平滑均匀,连接无缝隙。

8.为装饰音而作,旋律带有许多装饰音,这种高度的装饰性是德彪西常用的一种创作技法。

9.为重复音而作,托卡它式的断奏练习。

10.为对峙的响亮声而作,音色对比的练习。

11.为复合琶音而作,降A大调,音乐华丽流畅。第16小节注意声部的层次,左手用半连奏方式触键,右手高声部和中声部用连奏方式触键,突出上声部的旋律,做好旋律音的保持。第28小节应严格按谱面记号做mf和渐强,与前面音量对比出来。此曲最后一个音需保留长点,用上弱音踏板。

12.为和弦而作,音乐坚定有力,是训练和弦力度和跳跃准确性的很好教材。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德彪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