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上课了(转黄因老师博文)

(2010-01-02 23:20:22)
标签:

大作品

琴童

童谣

厦门电视台

博文

大化

杂谈

分类: 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

 

小蒲公英祝贺黄因老师的《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开课,将陆续转载相关博文。

 

博文原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bc15b0100gyiq.html

 

《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上课了(转黄因老师博文)
  20091228日,是厦门电视台邀请我拍摄《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开播的日子。今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参加200911月“第六届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盛典”,获得福建赛区活动钢琴项青年A组银奖的,我的本科生黄超发来的《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的心情随笔——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老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黄因老师,正在和厦门电视台筹办一期有关钢琴教学的栏目《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当我一听到这消息,我是多么的开心,不仅因为广大的钢琴爱好者,特别是小朋友们,将有一档属于让他们的学琴平台了,还因为我有幸参与其中,观看了这档节目的整个拍摄过程。

在现场拍摄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与以往的钢琴教学篇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在于一味地解说或者一味地弹奏,而是将二者结合之外,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而这些东西除了很大程度上是调动孩子们学琴的积极性外,更重要的是以大化小,把重难点简单化,从而减少孩子们在习琴道路上的受挫感!所以,起初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念童谣,学手指操时,我还纳闷,难道这和钢琴教学法也存在着必然联系?可就在我抱着百思不得其解的心情,去看完整场节目的录制,甚至连我自己都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拍摄的情境中后,我才发现,童谣也好,手指操也罢,都是为了便于孩子们记忆,从玩的过程中吸纳新的知识。   《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上课了(转黄因老师博文)

  另外,我还从拍摄现场中获知:每一集的《小海豚黄因钢琴教室》的新课内容都是由这么几个环节构成:黄因老师弹奏小作品(针对本次课的技巧而定)→以游戏、童谣的方式教会孩子们掌握一个技巧→把这样一个技巧放到大作品中呈现。对此,我也曾设想过:为什么不以游戏、童谣的方式教会孩子们掌握一个技巧→黄因老师弹奏小作品(针对本次课的技巧而定)→把这样一个技巧放到大作品中呈现,给人以开门见山,知道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再以作品达到升华?但是,当我从参加拍摄过程的琴童身上,再次看这个问题时,才发现,这样的流程不是没有依据可言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小作品的弹奏除了对应的技巧外,更重要是好听,很快就能把琴童带入课堂当中;学过钢琴的都会觉得技巧像座难翻越的山,不好驾驭,更何况是对年纪尚小、喜欢玩闹的琴童而言。

  要知道,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能够在学习中找乐趣,无形当中学到新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最后的一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升华,以大化小的方式,将同一技巧在小作品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大作品同样也是熠熠生辉。如此精妙的构思,将众人眼里神秘的钢琴变得清晰、明了、简单的梯度,让琴童们更有兴趣和信心去学琴,我怎能不佩服我最最亲爱的黄因老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