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和老鼠》学习过程记录(八) 短期学会高难度新曲

(2009-12-31 14:33:12)
标签:

动画

《猫和老鼠》

蒲公英

黄因

杂谈

分类: 《猫和老鼠》学习过程记录

《猫和老鼠》学习过程记录(八) <wbr>短期学会高难度新曲

     美丽的黄因老师教会小蒲公英很多能力

 

    短期学会高难度新曲子的秘诀

    小蒲公英学习《猫和老鼠》过程记录已经写了七篇,本以为写得够详尽了,学习过程的分享已经够细致了,但最近仍有不少琴童家长问我:小蒲公英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首高难度的新曲子到底有什么秘诀?我又仔细看了看前面写过的七篇文章发现,在整个《猫和老鼠》的学习过程中,除了科学的弹奏方法和刻苦的练琴态度之外,我漏写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音乐的心智训练。综合这三点,才是完整的学琴秘诀。现在补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记得在学习《猫和老鼠》之初,黄因老师并未急着教小蒲公英弹乐谱,而是给他布置了一些琴下作业:看《猫和老鼠》动画片、查找曲作者资料、研究网上视频。我当时还不理解,认为有些浪费时间,照这样下去,啥时才能学会自己弹呀?但现在看来,这是提高学琴速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猫和老鼠》学习过程记录(八) <wbr>短期学会高难度新曲

        小蒲公英和恩师黄因老师

    每天看《猫和老鼠》动画片是小蒲公英最喜欢的,所以也是最先进行的。看一天两天,我觉得还行,但时间一长,感觉太耽误练琴时间,这不等于是天天玩儿吗。当我把想法跟黄因老师讲了之后,黄老师笑了:“沐妈,你认为一首曲子怎样才算弹得好?”我想想说:“我不太懂,如果弹得好听就应该是好吧。”黄老师点点头:“对,不管你有多高难的技术,多扎实的基本功,如果弹出来的音乐不好听,也算不上弹得好。要想音乐弹出来好听,一定是从弹奏者的心灵里发出的声音,心琴合一的弹奏才会好听,才能打动人。弹奏者只有理解了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才能在弹奏中让自己融入音乐,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而生动形象的刺激是提高孩子理解乐曲意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让贾沐在弹奏乐曲前先了解曲子表达的内容非常重要。只有理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在弹奏中准确地表达主题。”这回我全明白了,高兴地回家陪小蒲公英看动画片。小蒲公英能在后来学习《猫和老鼠》时按照自己的想法编故事,我想就得益于这项作业完成得好。也让我认识到,孩子的潜能的确需要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激发。这也是我非常感谢黄因老师的地方,她让小蒲公英从一个缺乏音乐想象力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喜欢积极思考音乐的孩子,这项能力的开发,会让小蒲公英受益一生的。

《猫和老鼠》学习过程记录(八) <wbr>短期学会高难度新曲

黄因老师是小蒲公英学琴路上的指路明灯

    当小蒲公英已经能背着讲很多《猫和老鼠》的故事时,我们开始进行黄因老师的另一项作业——查找《猫和老鼠》的曲作者资料。这项作业让我和小蒲公英都大开眼界。在此之前,我们从未听说过科普兰这个名字,也不知道音乐还分那么多派别。只要一说钢琴曲,我们就认为是古典音乐,通过这次的查找学习才知道,《猫和老鼠》的作品原来创作于1920年,是早于《猫和老鼠》动画片出现的,作曲家科普兰则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近代作曲家之一,《猫和老鼠》这首现代派作品与以往古典派音乐在风格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诙谐幽默是乐曲的主基调,而且现代派作品大多带有故事性,一首乐曲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很多现代派作品都会有题目,目的是帮助演奏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当时我在给小蒲公英读这些资料的时候,他不断地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啊!呀!”的,其实我也是这样,在一旁的沐爸一直笑我们孤陋寡闻。

 

 

   周铭孙教授讲解的《猫和老鼠》示范视频

    进入第三项作业的时候可把我难坏了。凭以往的经验,在网上搜钢琴视频是最容易的,只要把作品名输入搜索,就会有很多不同的人弹奏的视频跳出来。可这次搜《猫和老鼠》的视频,不知为什么非常难找,费了好大劲儿只找到了一个版本:由周铭孙教授(音协新版钢琴演奏考级书主编)讲解的“音协新版钢琴演奏考级十级浪漫─近代风格乐曲《猫和老鼠》视频以及弹奏示范视频。我和小蒲公英像是找到宝贝一样,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观看。小蒲公英边看边对照黄因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进行对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他都要记下来,然后上课时请教老师。记得有一次他问黄因老师:“为什么我弹切分音的时候要加重,而示范视频上的大姐姐弹切分音的时候很轻?”黄因老师很高兴小蒲公英带着问题上课,笑着说:“你能动脑筋想问题,一会儿奖你个小贴画。现在我回答你的问题,虽然是同一首乐曲,但不同的演奏者演绎出来的音乐却是不同的,你是个小朋友,你理解的《猫和老鼠》和成年大姐姐理解的《猫和老鼠》一定不一样。你编的《猫和老鼠》的故事,跟她脑子里的《猫和老鼠》的故事也不同,所以每个演奏者要按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演奏就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说话。你通过视频学到了能和你心灵呼应的东西,也要把自己心灵中独特的感受放入到音乐中,弹出自己的风格。你明白了吗?”小蒲公英频频点头说:“我感觉我编的故事比大姐姐的故事好听。小朋友们肯定喜欢我编的故事,大人们会喜欢大姐姐编的故事。”我暗笑,这孩子一点不谦虚,不过有自信是件好事,这样能鼓励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表现出来,也是孩子们学琴的乐趣所在。

    下面是小蒲公英弹奏的《猫和老鼠》视频。看看大家能否听出他们演绎的《猫和老鼠》的故事有何不同?

  小蒲公英弹奏的《猫和老鼠》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