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反思
(2009-06-12 11:48:22)
标签:
济南天气江门天气杂谈 |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上课之前先研究了本节课的课型,经过反复推敲,经过对事实性学习的定位,初步将本课类型归为讨论交流式的事实性学习课,在本课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从三大步上体现学生讨论交流式的事实性学习的全过程。第一大步是贴近生活,感受事实。即通过我们大连实际发生的风暴潮引入各种天气现象这个事实,并通过讨论交流来了解天气的重要性,并学会关心天气,
南京天气。第二大步是参与活动,讨论交流。第三大步是师生交流、了解更多关于天气事实的资料。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我觉得相对于我自身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教学目标设定准确,教学重点突出。
根据学生的表现,我可以确定自己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并且在课上教学重点的体现比较突出,较成功的达成了预期学习结果。
其次,能结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设计适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即设计天气符号,在设计这一重点环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我注重了三个小环节,第一处是引导学生自己创新设计天气符号,第二处是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设计要求来评价,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第三处是在出示标准的天气符号之后,让学生再次来评一评标准的天气符号好还是自己设计的好,这里用意不但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习惯。
第三,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的利用大连风暴潮的录象图片导入以及天气符号的引入、天气预报的由来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引出,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春游格外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第四,本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还不错。
比如在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之后,教师能够在学生出问题的地方及时纠正,区分阴与多云的区别,适当调整一些不合理的设计,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
以上是我觉得还有一点点以后可以继续发扬的地方,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缺乏亲和力、感染力。教师没有做到放松自然的与学生交流、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气氛,课堂效率也随之产生影响。这说明我还缺乏锻炼,以后工作中应该让自己更成熟,更快的成长起来。
2,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回答不能因势利导,挖掘知识的能力不强。当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学生说时老师只注意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不懂得利用学生的回答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到本课知识上来,比如第一大环节的讨论交流,就不是很透很彻底,这说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没有底气,不敢和学生深究。
3, 设计符号的纸片太小,
江门天气,学生画的图画也太小,教师预设不充分。如果换一张更大的纸,提醒学生将图画画的再大一些,课堂展示的效果就会更好,相信学生评的也会更加精彩。
4, 在评价标准气象符号与自己设计的气象符号哪个好时,教师应该在最后告诉学生气象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比如说风、扬沙等,让学生知道气象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来随便设计的,他们在讲究形象、代表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科学性,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标准的气象符号。
5,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点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到位。
第二大环节设计符号时学生评价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评价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教师这时候也不能包办代替,适当的引导是正确的,但教师在上课时却显得很急燥,没有起到引导学生评价的作用,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
济南天气,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到位。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
1, 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例子而已,有时教材重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组织教学,对于教材我们应该利用而不搬用、穿插而不删减。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教材、灵活上好属于自己的每一节科学课。
2, 尊重生活,尊重学生已有经验,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怕学生出错,关键是自己要有驾驭教材、驾驭知识的能力。
3, 上课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备课案而教,而是要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学生真正弄懂了一个问题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不允许半点掺假,这样的科学课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课前预设很重要,预设的越充分,上课出现的问题就越少,课堂实效就会越高。
以上只是我个人上完课之后对自己课的一些看法,说的不一定对,还请各位老师能够毫无保留的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南京天气。第二大步是参与活动,讨论交流。第三大步是师生交流、了解更多关于天气事实的资料。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我觉得相对于我自身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教学目标设定准确,教学重点突出。
根据学生的表现,我可以确定自己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并且在课上教学重点的体现比较突出,较成功的达成了预期学习结果。
其次,能结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设计适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即设计天气符号,在设计这一重点环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我注重了三个小环节,第一处是引导学生自己创新设计天气符号,第二处是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设计要求来评价,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第三处是在出示标准的天气符号之后,让学生再次来评一评标准的天气符号好还是自己设计的好,这里用意不但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习惯。
第三,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的利用大连风暴潮的录象图片导入以及天气符号的引入、天气预报的由来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引出,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春游格外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第四,本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还不错。
比如在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之后,教师能够在学生出问题的地方及时纠正,区分阴与多云的区别,适当调整一些不合理的设计,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
以上是我觉得还有一点点以后可以继续发扬的地方,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缺乏亲和力、感染力。教师没有做到放松自然的与学生交流、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气氛,课堂效率也随之产生影响。这说明我还缺乏锻炼,以后工作中应该让自己更成熟,更快的成长起来。
2,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回答不能因势利导,挖掘知识的能力不强。当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学生说时老师只注意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不懂得利用学生的回答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到本课知识上来,比如第一大环节的讨论交流,就不是很透很彻底,这说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没有底气,不敢和学生深究。
3, 设计符号的纸片太小,
江门天气,学生画的图画也太小,教师预设不充分。如果换一张更大的纸,提醒学生将图画画的再大一些,课堂展示的效果就会更好,相信学生评的也会更加精彩。
4, 在评价标准气象符号与自己设计的气象符号哪个好时,教师应该在最后告诉学生气象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比如说风、扬沙等,让学生知道气象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来随便设计的,他们在讲究形象、代表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科学性,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标准的气象符号。
5,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点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到位。
第二大环节设计符号时学生评价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评价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教师这时候也不能包办代替,适当的引导是正确的,但教师在上课时却显得很急燥,没有起到引导学生评价的作用,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
济南天气,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到位。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
1, 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例子而已,有时教材重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组织教学,对于教材我们应该利用而不搬用、穿插而不删减。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教材、灵活上好属于自己的每一节科学课。
2, 尊重生活,尊重学生已有经验,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怕学生出错,关键是自己要有驾驭教材、驾驭知识的能力。
3, 上课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备课案而教,而是要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学生真正弄懂了一个问题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不允许半点掺假,这样的科学课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课前预设很重要,预设的越充分,上课出现的问题就越少,课堂实效就会越高。
以上只是我个人上完课之后对自己课的一些看法,说的不一定对,还请各位老师能够毫无保留的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的主题文章:
后一篇:“凤凰”西北行 将再次登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