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版四川作文题也太恶搞了

(2010-06-07 22:15:12)
标签:

作文题

用词

平面

作文命题

几何学

四川

校园

分类: 批评家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考试一结束,就有网友凭考生口述挂出网络版的四川卷作文题,与真正的原版颇多出入之处,这个网络版随即被四处转载: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 ,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

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来今年四川作文命题的立意出来后颇受好评,青云志也是教语文的,从专业的角度说,原版题目的立意确不错,它的哲理性、形象性、引申性都很强,既新颖别致,不容易被猜中,又可以临阵磨枪,考场发挥,既有切入点,又有发散面,既合乎灾后重建心灵抚慰的实际,又巧妙的在字面上回避时事,总之,的确有很多优点。

笔者今天上午在监考,有机会第一时间看到四川高考作文题的庐山真容,当笔者很快把作文题扫完以后,就对其中的一些用词也存疑惑。但令笔者更感意外的还是网络版的几处关键用词的改动,一下子给公众一个四川高考作文题用词不当造成概念间逻辑关系混乱的印象,随即对四川高考作文题的怀疑和批评铺天盖地而来,这个网络版的确也太恶搞了。

笔者也是语文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平时参加市县诊断题的机会也比较多,虽说不是出高考题,但是其中的咬文嚼字也是别有一番苦味在心头,今天看了网络版四川高考作文题的用词颇感意外,出于一种职业兴趣和责任,便一吐为快了。

总的来讲,网络版的四川高考作文题的提示语赘用或误用一次“一个”,误用三次“构成”。大致如下:

大家都知道,“点”“线”“面”“立体”都是内涵和外延早也确定的几个概念,“点”是几何学上没有大小,即没有长度、宽度、高度,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一个图形,“线”是几何学上指一个点沿着任何一个方向延伸,由若干个点延展开去而形成的图形,一个点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单独构成一条“线”的,一条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点,考题说“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很明显是混淆两个概念,夸大了“点”的能力,所以题目中的“一个”最好取消或者换用成“若干”“很多”之类的限制词。

再说“构成”,什么又叫“构成”呢?《现代汉语词典》作了很权威的解释,一是指“形成、造成”,二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意思分别带入到“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这句话中,两个意思都明显不对,还不如说成“若干个点可以连接成一条线”。至于“点可以构成平面”,那就明显前后矛盾了,没有长度、宽度、高度,怎么可能会是平面?平面应该是点连接成线,再由线沿着任意方向连续性的旋转形成的,与其说“一个点可以构成一个平面”,还不如说是“点或线可以组合成一个平面”。至于一个“点”可以构成“立体”,那就更有点滑天下之大稽了,“平面”都构不成,又何来构成“立体”,立体必须在平面的基础上有高度,说一个点“最后构成立体”,还不如说“点或线可以组合成一个立体”。

看来“点可以连接成线”,“点和线可以组成平面、立体”是最合理的两个说法,这两个词语在下文说到人生的时候又都被用到了。作为第一媒体的网络如此恶意篡改,造成高考题原题与网络版措词判若两人,正确的用法与错误的用法和平共处,是不是有点不严谨呢?是不是给人太随兴的感觉呢?是不是有点别有用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