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命题的立意取向(一)

(2010-05-12 23:22:24)
标签:

高考命题

青云志

新课改

取向

校园

分类: 思想者

不得不说的话

   青云志在三尺讲台磨嘴皮子廿十多年,自诩为对付高考的专业工作者。对于高考,特别是语文高考,自感很有发言权,记不清好多年以前,一篇《语文高考的命题需要改革》一稿多投却无人问津,想一想人微言轻也只得作罢。现在要新课改了,青云志真的为新课改以后的高考捏一把汗,尤其是被冠以“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学科。于是心怀不甘的青云志又把自己多年来想说的话整理出来,现在有了自己的博客了,也不必担心没法发表,权且发发牢骚耳。由于平时课程甚多,只好敷成一段,展示一段。

                     以下是正文

当前,教育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新一轮课程改革今秋铁定全员推开,教育发展的形势举国瞩目。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学制体系中,高考上承高等教育,下领义务教育,外系就业教育,可谓是上下内外的焦点,牵一发而动全身,高考布局得好,可以带活一盘棋,高考一招不慎,又易满盘皆堵。

高考恢复到现在已经三十多个年头,由于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取消高考的声音日渐其高。但是现在的国情还不能找到一个新的形式为国选才,所以高考肯定还不能取消,只能改革,在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上进行新的论证和设计,以期使之能够较好的适应形势,现在国家教育科研课题满天飞,为什么不搞一个高考命题改革的课题呢?

那么,改革以后的高考应该怎样命题?我以为命题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立意取向,命题的立意取向决定了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可见命题的立意取向很重要。笔者作为一个一线高中教师,很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从语文的角度举例佐证。

从普遍的意义上讲,考试就是考察应试者的素质和能力,高考命题的立意取向必须四能并举,由浅而深。

一、           知能型立意

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而学习是一个长效积累、逐层叠加、不断提高的过程,吸取人类已有的实践成果,这是学生成才一个不得不走的捷径,要走好这个捷径,必然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知其含意、理解原理,并且死记硬背,装在自己的大脑里,比如数理学科的公式、定理、定律、分子式、方程式,语言文化学科的字、词、单词的音形义、文学文体文化常识、精典诗词文的名句名篇等等。

学生学习必须夯实双基,新高考应该继续坚持能力型立意为主、知识型立意为辅的原则,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考名词术语,但不等于不考学生对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基础原理的理解、推导、掌握和应用。

由于基础知识往往是非此即彼的,当然可以适当适度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填充题、连线题等标准化命题的形式来考一考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情况。从语文学科来讲,现行高考的一些题型可以适度保留,读音、错别字、词语使用等的正误辨析题,而且可以继续采用选择题。名句名篇的填充题应该保留,而且一定要采用默写填充型。另外还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一些文化常识题,可以在选择题、判断题、填充题、默写题等形式中灵活适当的选用题型。

二、           技能型立意

一个人一般情况下总要先成人,再成才,最后走向成功。学以致用,以学习之理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做事,做事要效果好,就需要必要的技能,这是学生在社会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安于本分、安生立命的基础。因此学必有能,能必成事,是为起码。

要做成一件事情,一般需要两种技能,一是学科性技能,这是所修学科专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基本型的能力,比如语文学科发展的听、说、读、写、查;二是工具性技能,这是完成所修学科专业的某件事情而需要其他学科专业支持的跨学科的一些技能,虽然不一定专业,但是学专业又离不开,比如计算机的操作,普通话的水平,绘画制图,表达交流的能力等等。

   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倡导什么,考试就要考什么,比如近几年写字教学被淡化,键盘写作对纸质写作的冲击很大,学生的书写能力急剧下降,而书写又是语文等很多专业发展的重要技能,既然这样,我们当然可以拿出一个题,给10分的分值,让学生正儿八经的写出几个精心的正楷字、行楷字,当然不能是草楷字或者草书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小小的10分,对当前举步维艰的中小学写字教育将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推进呢。

   再如拼音的考察,也不宜完全以识记为主,以应该考一考技能,给汉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也可以和计算机结合考一考学生的拼音、五笔字输入能力。

       再说一说两个小阅读,一是现代文小阅读,即通常我们说的科技文的阅读,这是目前最令学生怨声载道的一道题,原因当然和命题方式有关。对科技文的阅读,立足点只能是读懂,阅读主体的思维只能是小于或等于文本的思维,学生读懂文本就不错了,不需要创新思维,也没法创新思维,其最好的考试方式就是让学生写写内容提要,解释词语,阐释句意,仅此而已。二是文言文的阅读,不应是以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言文为立意,重点应该放在解释词语、理解用法、翻译文句上,也仅此而已。所以,现行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科技类文章、文言文阅读文章的方式应该取消后更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