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能写千字文了,中国“难”足可出线了?
(2010-01-10 00:01:49)
标签:
足球体育男足文化素养曲波中国校园 |
分类: 思想者 |
我乃一介教师,身不高,体不壮,然爱运动,爱看比赛,特别是球类,年轻时还经常披挂上阵,至今回想起90年代看中国足球的甲A联赛,看四川全兴队在中国足坛上刮起的一阵阵黄色旋风,你要让我摆龙门阵,我可以如数家珍,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已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关注中国足球,也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观看中国足球特别是中国男足的比赛,直到最近几天看了中叙之战的报道,我又忍不住想和朋友们侃一侃中国的男子足球。
中叙之战在杭州的黄龙体育场进行,接近零度的低温还是冷不了近三万球迷痴心不改的热情,“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观众的助威声此起彼伏。尽管下半场中国队占据了场上优势,但始终是得势不得分,当0-0的比分尘埃落定后,球迷们再也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开始整齐有序地高喊:“高洪波,下课!高洪波,下课!”观众如潮水般退出,似乎再也不想留恋这座体育场。
比赛时,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一直端坐在主席台上,整场比赛南勇几乎都没有和身边人说话,一直在沉思着,比赛结束后,南勇又目无表情地离席,显然心里也是堆满了无数的遗憾和问号。
中国足球以“被逼平”的战绩终于“被出线”了,可是球迷为什么不依不饶?高教练为什么黯然神伤?南掌门为什么一脸无奈成了难掌门?我不是足球圈内人,但是想一想圈内人搞了这么多年的足球其结果是这个样子,还不如让圈外人歪打正着来点旁门左道说不定有奇效,于是我把自己幻想成中国足球的圈外高人,大起胆子给中国足球赠以锦囊。
锦囊暂别打开,让我们先看一看此前发生在中国男足圈子内的一件并不匪夷所思的趣事:
早在中国男足备战中叙之战前,国足在义乌进行了队内命题征文大赛,“团队精神是什么?怎样理解”这就是此次作文大赛的命题。在众多队员的中,曲波作为一名老队员,思想总结明显是最深刻的,他用16个大字就“先有大家,才有小家;先有大我,才有小我”一举获得这次作文大赛的冠军。
这一件事情真是有趣极了。曲波的16字作文能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我想连小学生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如此“佳作”,居然可以鹤立鸡群,一举夺冠,可见我们堂堂国字号的中国男足的文化水平的确是不敢恭维。文化素质低下,必然导致整体素质不高,中国男足次次败走麦城也就不足为怪了。难怪此前不止一次有江湖高人发表这样的奇谈怪论:要是全部由大学生组建一支中国男足,说不定早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早已形成的定论,但是有关部门在抓娃娃上并无作为,造成中国足球一直就未形成厚实的足球文化土壤,这一点与乒乓球简直无法同日而语。土壤不厚实造成在足球苗子的选拔上本来已经捉襟见肘,而在选苗子一直就只重视有没有华丽的脚法基础,忽略综合文化素养,忽略意志品质,队伍组建以后只会为了技战术而抓技战术,不注重球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训练出来的球员一个个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到了足球场上,要么不拼命,要么不会拼命,往往被别人当成瓜娃子戏耍,这样的球员组建的球队不输球简直是咄咄怪事。
如果我们重视选择有文化素养的苗子,训练时始终重视球员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让我们的球员首先学好文化,学好了文化才能学会做人,学会了做人才能把足球当成男人的事业去踢,以一种敬畏和虔诚的精神为了男人的尊严在绿茵场上去奋力拼搏,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也只有学会了做人,才不会去做一个正常人不会做的事,赌球、打牌、下娱乐场所、乱交朋友、打骂裁判、无礼观众等等,也许就会在中国的足球圈内绝迹,中国的足球也就成为绿色足球而不至于丑闻遍地了。
如过我们教会了球员如何做人,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做事,我们的球员就会用脑子踢球了,他们的思维敏捷了,懂得的道理多了,一定会刻苦练习技术,体会教练的战术,领会足球是22人共同的游戏,当然也不只是22人的游戏,他们一个个在场上都会绝顶的聪明,不回被别人暗算,就像中国的乒羽健儿那么的灵性。
如果我们的球员学会用脑子踢球,他们在场上就不会犯错误,球员都不犯错误了,命运就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该进的球一定要进,不该进的球一定不要进,到那时我们就再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自己的一个个进球一个个净胜球昂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足球就再以不是咱们拿不起放不下之痛了。
既然文化素质如此重要,那么今天中国男足实现突破的切入点在哪里?简言之:从小时候抓起,从文化素养抓起,先学会做人,再学会踢球。这也许就是我之所谓的锦囊吧,但中国足球的圈内高手们懂不懂得起?落不落实到行动?我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男足的命运居然掌握在一篇语文老师可以教好的作文上,这样的奇谈怪论,你信吗?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