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就业川大校长北大四川 |
分类: 思想者 |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一片争议之中逐渐尘埃落定之时,四川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方案又新鲜出炉,该校也大胆推出重量级改革——将对“奇才”、“偏才”、“怪才”进行“校长推荐制”。
作为四川高中教学第一线的一位普通教师,我看了川大的这个方案以后,觉得这个方案总体上比北大的方案完善多了,不禁连连为川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叫好。
第一、好在招生目标明确,利剑直指“双特生”。
公众此前对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最强烈的批评,还在于北大所招的候选学生名单让全国人民大跌眼镜,北大虽然也有招特殊、特长生一说,但是全国各省市的校长推荐人选几乎都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对此,有人说,所谓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并不是为“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来,它真正的目的是北京大学用一纸诚信协议提前将重点省市的“状元苗子”收入囊中,
关于北大与其他学校争生源一说,这其实是空穴来风,北大教务部负责人近日撰文表示,受推荐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比单独的智力更重要,北大掐的此“尖儿”非彼“尖儿”,这也可以算是北大内部一次遮遮掩掩的招供吧。
这次川大的招生目标就明确多了。川大要求,参加自主招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要求高中三年学习成绩排名均在年级前5%之内(国家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前15%)。如果成绩不特别拔尖,但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并在某一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定独到见解的“奇才”、“偏才”和“怪才”,即“双特生”,也可报名。
川大的这个规定既合理又灵活,考虑了报名学生的学业基础,同时又对那些总分成绩不容易达标,但是又的确有特殊特异之长的学生网开一面,给他们打开了一条成才的特殊通道。
第二、好在推荐选拔程序的设计很严密。
川大的这个方案规定,拟报名的“双特生”除了要提供本人申请并提供能证明自己特长、优势的材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授权发明专利等)及对特长及优势的个人陈述以外,还要提交中学校长的亲笔推荐信。
对“校长推荐”的流程川大也做了细致的规定,考生首先要参加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遴选委员会的资格初审,接着学校将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多名专家,对“双特生”进行特长的水平测试和面试。“双特生”入选者必须参加高考,且须在各省市第一批次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须第一志愿的第一顺序报考该校)。“双特生”们实行网上报名,报名于2009年12月20日截止,报名申请表上连续三年的成绩须由所在中学教务部门填写,并由中学校长签字盖章。
可以看出,川大对整个招生流程的规定都比较详尽,学生的平时成绩要由基层学校的教务处把关,平时成绩太差的学生进入的机会当然不多了,校长举荐以后学生还要接受学校专门的考核以及高考的考验,如果不是真正有才有识有能的学生,是很难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考查和考试的。
第三、好在录取上打破惟分数论英雄的怪圈。
川大此次的方案中对录取作了多种可能性的安排,“校长推荐”的“双特生”专业测试成绩特别优秀且已取得一定的专业成就者,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同类科目的重点线以上,该校与生源所在地招办进行协商破格录取;如果考生专业拔尖,但分数未上提档线,与当地省教育考试院协商破格录取;如果成绩不理想,甚至没上‘一本线’,测试成绩出类拔萃且已取得较大影响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成就者,经教育部批准破格录取,但专业能力出类拔萃者,学校将报教育部批准后进行破格录取。
以上录取的规定意味着高考分数不再是唯一门槛,对中国当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将是一次颠覆性的冲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高考可以不取消,或者说高考的存在有他的合理性,但是也正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学生多了,什么人才都有,成才的渠道的确可以考虑多元化的通道,川大此举,无疑具有探路的意义。
第四、好在川大的突围之举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很多原因,以川大为代表的四川大学群体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排名每况愈下,在近日教育部对对国内主要的大学进行绩效排名中,四川只有电子科大进入前10名,川大的排名更是不便启齿,简直成了川人心目中的隐痛。
这样下去对于川大很危险,对于以川大为代表的四川大学群体也很危险,作为一个科技和文化的大省,四川的大学应该挣回自己在国内大学中科技和学术地位的领先地位。
大学之争,归根结底为人才之争,北大、清华抢走了我们自己的尖子,我们自己咋个办?川大需要突围,四川的其他大学也需要突围,也许今年或者近年实施校长推荐制还找不到满意的特殊人才,但是理念的更新和行动上的不断完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那一天。
当然,我还不敢说川大的校长推荐制已经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录取的公正性和民意的公信力上还要做更细致的探索,一定要坚持三公原则,接受全程监督,推荐、考核、录取的全过程都公开、公正、公信,确保把真正的特殊才子学生推荐到川大就读。
(本文被推荐到新浪四川首页博客栏目,特在此致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