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结果揭晓

(2009-08-13 08:54:17)
标签:

杂谈

比赛限楷书,工整见功力
http://epaper.nfdaily.cn/res/1/20090812/92241250089283453.jpg

  前天上午,由省政协、省教育厅、团省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评审工作结束,获奖作品全部出炉。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本次比赛采用作品征集的方式,共有1233幅作品参选,最终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75名,三等奖100名,优秀奖275名,入围奖500名。8月下旬或9月上旬,一等奖获得者将在广州参加表彰会,届时,大赛获奖作品集的首发式也将同时举行。

  与往届不同的是,这次大赛征集的参赛作品要求必须为楷书,行、草、隶、篆等书体均被剔除在外。组委会表示,楷书是所有书体的基础,限定楷书参赛意在让青少年重视传统、打好基本功。

  小学初中组独领风骚

  评审会当天,最激烈的竞争出现在小学四级组到六年级组,3位评委巡视了几圈之后只在358幅作品里淘汰了不到100件,而这一组只能有200幅作品入围。“我们一定不能心慈手软,要狠一点!”最后,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纪光明不得不下了“硬”命令。即使如此,3位评审还是在几幅作品的去留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纪光明说,这次小学组比赛作品的质量远远高于上届,即使被淘汰的也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书法作品,让评委左右为难。

  相比其他组别只看书法技巧,小学一到三年级组的评审标准显得有些特别。在这一组中,获得一等奖的不仅有技巧纯熟的作品,也能看到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作品,比如说作品《大道若弦》,评委们认为虽然在技巧方面还有欠缺,但其中所透露的童真和未经雕琢的稚气拙气是这幅作品最终进入一等奖行列的重要理由。

  “在10岁的小孩子这里还能看到有点童趣的作品,大学生组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太少。”与去年一样,不少评委提出了“大学生组的作品普遍不如小学生”的观点。大学生组的评委表示,虽然有些作品质量很高,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如小学和初中组。他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大学生普遍没有经历过学校的书法课教育。

  

  强调基本功限定楷书

  

  苏东坡对不同的书法字体有句形容:“楷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环顾今年参赛的千余幅作品,却只见严谨端庄的楷书作品,而流畅自然的行书、纵任奔逸的草书都不见踪影。对此,大赛组委会负责人、省政协书画会副会长林雅杰解释,限定楷书为指定书体是有意为之,目的是让中小学生从小打好基本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林雅杰认为让青少年写楷书是符合书法教育规律的。“有些人反对,说只有楷书不够百花齐放,我认为那是表面繁荣。”林雅杰认为,孩子们的书写还不够成熟,不具备写行草的条件,如果苛求,只能是“依着葫芦画瓢”,不理解作品本身,就起不到任何效果。他说,往届都有行草的作品参赛,甚至有七八岁的孩子写草书,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孩子普遍只是按照字帖的笔画模仿,其实究竟这个字应当怎么写也不一定知道。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树坚也认为限定楷书是回归传统的一种有益尝试。他说近几年在书法界出现一种趋势,就是现代书风的流行。“现代书风出名比较容易,但底蕴较浅,昙花一现,过10年也许就不流行了。”周树坚认为,这种趋势也正在向青少年中蔓延,而这次比赛强调传统,颇有些“正本清源”的味道。

  除了限定楷书体现出了传统的味道,比赛结果也扣合了一个“古”字。最后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几乎都是对经典古碑的临摹,对于这样的结果,林雅杰认为是好事,应该引导青少年学习经典的古碑古帖。应评委们要求,主办方还打算将“临书”作为下一届的主题,这就意味着下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有可能出现的都是临摹作品。

○记者观察

书法教育陷入功利怪圈

 

  在本次评审的过程中,很多评委不约而同地提到两个字:“功利”。周树坚举了一个例子,很多作品上不仅有学生的印章,还有老师的印章,以“……门下”的形式出现。“如果学生的作品好,连带着老师也会被评委记住,对以后的比赛有利。”

  书法本是锤炼平和心境的高雅艺术,无奈一牵扯到比赛便多少有了一些“俗”味,也多了些争强好胜的杂念。书法进课堂的初衷是普及书法,但随着近几年书法比赛的增多,却逐渐变了味。纪光明说,现在很多老师为了比赛得奖,只培养尖子生,忽略了大多数学生。本是“大锅饭”,最后却变成了“开小灶”,这让最早提出普及书法课的纪光明感到无奈。

  林雅杰说,为了在书法比赛中获胜,甚至有些老师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字体,飘逸俊秀、古朴苍劲,有时让人莫辨真假,不知道是孩子们的书法风格已经完全成熟,还是临摹了老师的作品。“这也是我们今年坚决要求楷书的原因之一。”回归最基本的书体,才能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

  面对书法教育中这些功利因素,很多人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周树坚却认为名利心还是需要的。“为名为利才能推动书法的发展,现代社会,没有名没有利,谁愿意写书法?”他认为主要是把握度的问题,动力还是压力,取决于对名利的追逐是否超过限度。

  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因为功利思想不肯开设书法课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书法进课堂的计划已开展3年,纪光明本来计划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预想始终无法实现。“书法又不是高考项目,很多学校认为书法课占用了正常课程的时间。”纪光明拿出国外的研究成果作为论据,他说,有研究表明,写书法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他们总是不明白这一点?”说到这里,纪光明有些激动。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李培

  实习生吴敏

评委点评获奖作品

 

小学甲组

 

  获奖者:陈沛祺

  评语:以碑意书之,结构合理,点划有力,富有质感,布局合规范。

小学乙组

 

  获奖者:仝欣(左)

  评语:从《张猛龙碑》来,且已蕴其神,行笔斩钉截铁而又轻松自如,且结体疏密有致,章法布局和谐,虽“情”字笔力稍弱而不失其佳。

  获奖者:梁均林(中)

  评语:魏碑用笔之方整坚实,结体之变化随意都把握得较好,而“汤”字尤具潇洒情致,疏而不散,已具大气,若收笔能再经锤炼,会更精彩。

  获奖者:李震深(右)

  评语:这幅作品的笔法出自爨宝子碑,笔饱墨满,用笔方利,有苍拙之气,有稚趣之味,满纸笔墨。

初中组

 

  获奖者:邓小仪(左)

  评语:此作品主要取自褚遂良,在用笔上得其笔意神韵,结构得其灵。是一件可以欣赏的作品。

  获奖者:刘楹正(中)

  评语:作品取法《始平公选像》和《张猛龙碑》,有魏碑厚重雄强之气,造型敛纵有致,用笔辛辣生动,基本功扎实。

  获奖者:梁杰钊(右)

  评语:取法《张猛龙碑》,结构用笔俱佳,方笔尤好。特别是作者对魏碑用笔提按较有心得。如能使气韵连动则更棒!

高中组

 

  获奖者:刘子健(上左)

  评语:用笔富有变化,用墨浓淡相间,形式有一定的创意。但个别点画不能沉稳、到位。

  获奖者:陈子润(上右)

  评语:取法高古,富有情趣,见笔见墨,但落款字缺乏功力。

  获奖者:朱艺麟(下左)

  评语:选取内容符合要求,结体严谨,内圆外方,用笔沉稳厚重,章法疏朗大方。但整体碑味欠缺一些。

  大学组

  获奖者:骆仕媚(下右)

  评语:这幅作品有张黑女墓志的秀雅古拙之意,从笔法、结字到章法都显得自然得体,只是线条略弱,有待今后加强临帖,定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大学组

  一等奖(共10人)

  赵志清怀洋李传君肖边缘郭佳俊骆仕媚冯光辉许若文吴静欣钟碧丽

  二等奖(共15人)

  陈银萍朱银娣陈嘉毅尹德权刘利平吴龙强翁怡谋陈颖君刘贤士张圳王云仪黄真武刘创兴陈萍芳刘帅

  三等奖(共20人)

  苏嘉文刘镇杨淡鑫黄烨楷叶春海黄业达梁腾詹斯斯张俊晖杨少辉蔡彦光杨小斌张塔峰胡鹏刘子龙陈剑丰李南华林慧君丁铠龙攀

  

  高中组

  

  一等奖(共10人)

  罗霭容(广州)李婉琳(深圳)张万伟(深圳)朱艺麟(汕头)龙洁瀛(佛山)陈子润(梅州)黄承彻(汕尾)刘子健(东莞)陈文波(肇庆)陈智成(揭阳)

  二等奖(共15人)

  张子恒(广州)秦之韵(深圳)曾炳权(深圳)李温馨(深圳)侯泳琳(佛山)黎子宇(东莞)陈智丰(东莞)卢俊安(东莞)王伟乐(东莞)麦国才(湛江)黄卓彦(湛江)江筱瑶(肇庆)黄婷(潮州)詹世洲(潮州)张华宇(云浮)

  三等奖(共20人)

  潘逸杰(广州)侯慧君(广州)陈颖怡(广州)吴艳华(珠海)陈昱光(汕头)周嘉慧(佛山)许逸航(佛山)郑美欣(佛山)刘思源(河源)宋锦鹏(梅州)梁丹彤(东莞)郑梓俊(中山)梁昌亭(阳江)陈佩萸(湛江)颜扬柳(湛江)陈丽宇(肇庆)刘永超(潮州)赖伟东(揭阳)谭智文(云浮)陈中钰(云浮)

  

  初中组

  

  一等奖(共10人)

  黎皓能(广州)马龙龙(汕头)彭丽莹(梅州)邓小仪(惠州)梁杰钊(东莞)王镜尧(东莞)刘楹正(东莞)刘禹呈(东莞)邹欣婷(东莞)邹杨健(湛江)

  二等奖(共15人)

  周罡毅(广州)黄映晴(广州)庄荻(深圳)陈薪羽(珠海)陈鉴泓(汕头)黄沛钰(佛山)李绮明(佛山)洪剑(梅州)李文奕(东莞)苏颖臻(东莞)王泽钧(东莞)黄浩钊(东莞)樊耀华(东莞)郑祯远(湛江)肖泽平(揭阳)

  三等奖(共20人)

  许嗣淇(深圳)林玉婷(深圳)陈芷祺(珠海)佘羡韩(汕头)曾奕熙(汕头)梁应蔚(佛山)李嘉韵(佛山)梁冰峰(梅州)钟梓琳(梅州)邓剑威(惠州)蓝东洵(惠州)罗昊(惠州)黄凯(惠州)郑怡琳(东莞)利庆升(阳江)邱菊仪(茂名)莫军流(茂名)温颖浩(肇庆)谢一格(肇庆)胡之涵(清远)

  

  小学甲组

  

  一等奖(共10人)

  刘曜闻(广州)许斯杰(广州)陈沛祺(深圳)吴宇鑫(深圳)黎漂洋(深圳)何滨华(深圳)洪俐(深圳)刘馨冉(深圳)彭彤(佛山)黄子钊(东莞)

  二等奖(共15人)

  顾仕(广州)林思亮(深圳)马启松(深圳)王幸(深圳)张心怡(佛山)张泽敏(佛山)陈志斌(佛山)曾志程(梅州)李丽珊(东莞)王依涵(东莞)张程誉(湛江)王坚儒(湛江)梁子毅(湛江)李海豪(茂名)梁景豪(云浮)

  三等奖(共20人)

  黄力维(广州)萧国铿(广州)梁力伟(广州)万隽杰(广州)林倩怡(广州)朱正文(广州)李思琦(广州)郑国澄(深圳)卓圳豪(深圳)张雨柔(珠海)余嘉梓(汕头)方梓聪(汕头)梁宇洋(佛山)汪晨晖(梅州)李政(梅州)杜颖欣(东莞)方凤珍(东莞)张子晴(东莞)郑泽森(东莞)莫智咏(江门)

  

  小学乙组

  

  一等奖(共10人)

  李震深(广州)陈劲松(深圳)仝欣(深圳)何厚铸(佛山)张海彤(佛山)朱思淳(韶关)魏懿泽(惠州)王子晴(东莞)陈彦良(茂名)梁均林(茂名)

  二等奖(共15人)

  陈雨馨(广州)蔡浩潼(广州)余玥(广州)李晨希(广州)杜恒良(广州)王婧怡(广州)章谢中(汕头)周熙蕾(佛山)郭晓东(佛山)黄敏瑜(佛山)薛世龙(韶关)尹钜业(东莞)李牧洋(湛江)陈禧雯(湛江)曾梓锐(揭阳)

  三等奖(共20人)

  邱浩然(广州)张则灵(广州)余泽良(广州)颜紫伊(深圳)罗景伟(深圳)邱山(深圳)王睿琦(深圳)肖雨笛(深圳)黄之栩(深圳)尚浩辰(深圳)黄家铭(佛山)曾俊龙(佛山)林子涛(佛山)吴金婵(东莞)李昕芮(湛江)黄克元(湛江)卢冠希(湛江)吴俊奇(茂名)蔡子昭(揭阳)潘小苗(揭阳)

  进步奖(共10人)

  杜漪崑(广州)戴梓(广州)刘杉河(广州)陈定俏(广州)刘道敬(广州)郑铄(汕头)周贤聪(汕头)陈一诺(汕头)王泽坤(河源)吴铭彦(云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